早期宫颈癌盆腔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及临床价值.pdf

早期宫颈癌盆腔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及临床价值.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宫颈癌盆腔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及临床价值

·中文论著摘要· 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法 检测及临床价值 目 的 本文通过免疫组化法角蛋白CK(高分子量)、CK(低分子量)标记检测早 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情况,来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 转移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分析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对微转移 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 方 法 一、标本的采集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06年1月一2008年6月收治的早期宫颈 癌初治病例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并在我院妇科行广泛性全子宫切 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回顾性分析这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年龄 例,IB期2唰,IIA期3例。共收集经常规病理证实的阴性淋巴结370枚,其中腺癌 76枚,鳞癌294枚。 二、实验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切除后的瓮腔淋巴结石 蜡包埋组织用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高分子量)、CK(低分子量)进行标记检 测。其中CK(高分子量)、CK(低分子量)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100,具体步骤严格 按照S.P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规范进行,并同时设有空白、阴性对照。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其淋巴结微转移与病理类型、 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条件不满足者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所有 结果以PO.05有统计学意义。 结当日爿≮果 1、30例患者的370枚淋巴结中,5例患者9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其病例总阳 性率为16.67%,淋巴结总阳性率为2.43%。 2、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布情况:3枚分布于髂外淋巴结组,5枚分布于闭孔淋巴 结组,1枚分布于腹股沟深淋巴结组,其中髂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腹股沟深淋 巴结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9%,5.68%,1.61%。髂总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组 未发现微转移。在有转移的淋巴结中,闭孔淋巴结的转移率最高。 3、在各种临床特征中,通过检测其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本研究发现微转移 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其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也逐渐增 大(RO.05),而对于其病理类型、原发灶大小等其它临床特征,其淋巴结微转 移发生率却无显著性差异(办0.05)。 结论 1、早期宫颈癌搞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通过免疫组化法可检出,且随着淋 巴结数目的增多,微转移检出率逐渐增大。 2、在其发生淋巴结微转移中,闭孔淋巴结的微转移率最高。其微转移发生率 可能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发生率逐渐增大。 3、这些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宫颈癌;淋巴结;免疫组化法;细胞角蛋白;微转移 2 ·英文论著摘要· Clinialvalueof node pelviclymph in cervicalcancer earlystage by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method ective Obj Byimmunohistochemistry cytokeratin markersof detectionof node in early pelvic micrometastasiscervicalcancer lymph cases,tO th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