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作为轻轨主导模式的适应性及对策研究讲解.ppt

跨座式单轨作为轻轨主导模式的适应性及对策研究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跨座式单轨作为轻轨主导模式的适应性 经过上述对各种轨道交通制式的适应性条件分析,跨座式单轨满足中运量水平,投资低、工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噪声低、振动小、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对城市空间景观影响小,并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并且具有爬坡大、转弯半径小、地形适应能力强、占地少等优点,适合作为轻轨(/中运量系统)的主导模式。 (二)跨座式单轨作为轻轨主导模式的适应性 三、改进与创新 近年来,中铁咨询联合国内轨道交通研究设计机构、龙头制造企业,针对跨座式单轨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工作,既涵盖如何促进产业发展、宏观性强的软课题,也涉及大跨度轨道梁、新型道岔技术、车站轻量化、检修疏散通道、低温适应性等多项具体技术研究成果。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国际上将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根据有关研究,橡胶粉尘污染主要出现在橡胶品生产环节,一般的机械磨损形成的橡胶颗粒不可能呈悬浮态,关于大气污染因素的报道中也从未听过汽车轮胎磨耗是污染源之一。因此,轮胎磨耗不会构成粉尘污染。随着轮胎技术的进步,轮胎磨耗会进一步改善,使用寿命将进一步提高。 (一)几个问题的说明 针对国内单轨应用中反映的车门数量偏少,影响上下客时间的问题,我们专门与单轨车辆专家进行了探讨,将目前的每节车2门改为3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根据初步测算,改为每侧3门后,车内座位比例仍可达到与普通A、B型车相当的水平,且可增加载客量,总荷重仍可控制在列车轴重容许范围。 (一)几个问题的说明 目前,国内对单轨发车密度的普遍认识是最小2.5分钟(24对车),影响发车密度的主要因素是道岔通过能力。 根据我们对道岔及配线设置的研究 ,通过优化配线设置和改进道岔型式,单轨发车密度达到甚至超过2分钟(30对车)是完全可行的。 随着不同类型道岔的合理选用以及先进的信号技术,单轨系统的发车密度完全可以达到与常规轨道交通相同的水平。 (一)几个问题的说明 基于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发展形势,国家发改委为了规范国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引导城市合理选择系统模式、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实现技术国产化和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去年委托我公司开展《轻型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作为轻轨主导模式的适应性及对策研究》科研课题,目前已经完成。 (二)国家发改委课题 去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我公司开展《轻型跨座式单轨系统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科研课题,对轨道梁、道岔等核心关键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优化,促进产业落地,支持工程化应用和示范工程。 (三)北京市科委课题 主要开展中型单轨大跨度等高30m简支PC轨道梁、3x30m连续变高PC轨道梁、庞巴迪3×30m连续刚构PC轨道梁等关键技术研究。在理论研究和收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设定条件,对关键设计参数、PC轨道梁线形控制、制作、运输、架设工艺等主要内容进行研究,目前已经有研究成果。采用大跨度桥梁、变高连续梁可降低基础工程量、进一步提高适应性和景观效果。 (四)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大跨度桥梁、变高连续梁研究 通过对各种跨座式单轨道岔技术的系统研究,已掌握了关键技术,可实现各种道岔设备国产化。国产化道岔设备与进口设备相比,价格大幅度下降,为推动跨座式单轨交道在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一步改进思路:按照最优的道岔系统布置方式,决定道岔驱动系统的设计;优化道岔线形;整体式道岔的制造与应用技术。 (五)跨座式单轨新型道岔技术研究 在结合国外已有救援通道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兼顾检修作业通道、电缆通道,方便人员快速、安全疏散的应急疏散通道。救援通道面与轨道梁走行面同高,通过栏杆扶手面实现车厢至通道的阶梯过渡,方便人员快速安全的疏散,结构本身稳定合理,有利于全线设置。 (六)跨座式单轨交通检修疏散通道设置优化研究 针对国内外跨座式单轨系统不能适应-10℃以下环境的限制,研究适应中国严寒地区(-30℃)的单轨桥梁的融冰雪技术; 通过研究伴热带、加热电缆方式等不同的系统布置方案,使轨道梁表面温度保持在在2度以上,综合采用先进的防冰雪涂层技术,达到防冰雪的目的。同时研究了供电轨、道岔区的融冰雪方案,解决了跨座式单轨的低温适应性问题,拓宽了跨座式单轨的应用范围。 (七)跨座式单轨交通的低温环境适应性研究 通过对单轨车站的常用型式、典型车站平面布局分析,研究典型车站结构选型,合理控制车站公共区规模、有效利用站台层以下空间、优化结构设计、合理把握车站设备配备标准及设备用房面积,尝试车站与邻近建筑的结构整合,重视车站建筑造型设计,减少单轨车站占地,节省投资,降低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八)车站轻量化研究 通过上述研究成果的应用,跨座式单轨桥梁车站将更加轻盈、适应能力更强、环境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