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资料.ppt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概述: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 一是污染直接影响了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二是污染大大降低了初级生产,从而使依托强大初级生产量才能建立起的各级消费种群失去了足够的物质和能量支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趋于简单化,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污染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阶段影响 二、结构效应 在污染胁迫的作用下,很多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部分物种的正常生理功能也会改变,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主要包括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变化。 空间结构变化是指生态系统水平和垂直上的变化,包括生物群落迁移,景观破碎等。 某些污染常常引起群落物种的大量消亡或更替,从而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严重的逆向演替。比较典型的就是森林生态系统,例如加拿大北部针叶林在二氧化硫污染作用下,大面积退化为草甸草原;北欧大面积针阔混交林在二氧化硫污染作用下退化为灌木草丛。 二、结构效应 我国内蒙乌拉山林区演替趋势据史料记载,距今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曾密布着以油松、侧柏等针叶树为主的原始森林,林中植被繁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毁林开矿、超载放牧屡禁不止,特别是两次较大的森林火灾,致使乌拉山林区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态势呈逆向演变趋势。 从乌拉山林场1982 年和2002 年的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比来看,乌拉山林区林地面积2002 年比1982年减少13.7%,年均减少0.7%;疏林地面积减少0.5%;灌木林面积减少27.4%,年均减少1.3%,而且现有天然林分质量极差,针叶树种所占比重减少,阔叶树种所占比重增加,且林区内80%以上的现存林分属成过熟林,有的已成老残林,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植被逐年退化和死亡。 二、结构效应 2. 营养结构变化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如果食物网中某一条食物链发生了障碍,就会导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重金属的污染常常导致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植食性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甚至通过食物链导致更高营养级生物的结构变化。 二、结构效应 3. 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除了直接毒性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影响种间关系而起作用,如捕食、寄生、共生以及竞争等。 例如,研究表明杀虫剂不但能直接改变害虫的种群结构,还对其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例如吡虫啉、抗芽威和氧化乐果三种杀虫剂降低了麦田亚蚜虫种群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而且蚜虫的捕食性天敌(瓢虫类、食蚜蝇、草蛉和蜘蛛等)的多样性指数也相应下降。 三、功能效应 1. 污染对初级生产量的影响(森林、农田) 表3—5 UV—B 辐射对不同田间春小麦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三、功能效应 2. 污染对食物链的影响 物种间营养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过程的运转 环境污染往往会引起食物网简单化、食物链缩短或不完整,导致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力降低、物质循环速度下降或中断、能量流动不畅或效率下降,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三、功能效应 三、功能效应 三、功能效应 3. 污染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污染物的介入会影响物质循环的某些环节,如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这必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降低。如: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利用能源碳的影响。 三、功能效应 3. 污染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研究表明,多种污染物可以损害固氮菌的固氮作用。 如一些除草剂在推荐浓度下会威胁固氮微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固氮作用。在400 mg/L(推荐浓度) 的丙草胺和利谷隆作用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japonicum ) 的存活率分别下降了27.4%和57.8%; 百草枯、苯胺灵和阿特拉津在正常使用剂量下也会抑制这类微生物的生长。 重金属污染也会抑制固氮菌的作用,砷对土壤的固氮强度有抑制作用,当投加到土壤中砷的含量多于30 mg/kg时,固氮强度下降约50%。 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一种认为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或控制。 MacArthur (1955) 提出的多样性- 稳定性假说(diversity-stability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直线并非表示稳定性与多样性之间呈严格的线性关系,它只表示稳定性随物种丰富度的上升而增加(图3—14 a.1) Ehrlich (1981) 提出了铆钉假说(rivet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系统中所有物种对系统功能维持都具有虽然小但重要的作用,就像一架飞机上的一个个铆钉。污染胁迫使个体和物种消失,其作用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