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妊娠6~1周绒毛igf-ⅱ基因印迹状态的研究.pdf

人类妊娠6~1周绒毛igf-ⅱ基因印迹状态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妊娠6~1周绒毛igf-ⅱ基因印迹状态的研究

人类妊娠6~10周绒毛IGF—II基因印迹状态的研究 人类妊娠610周绒毛IGF—II 基因印迹状态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陈剑虹 导 师:方群教授 专 业:妇产科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胎儿医学中心 摘要 在人类胎儿发育过程中,妊娠3~8周最重要,影响胚胎生长发育的营养供 应及传输,可导致胚胎的分化异常、流产。自然流产发生率占全部妊娠10%~ 15%,多数为早期自然流产。其病因很多,比较肯定的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 基因印迹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不遵从孟德尔遗传定律而依靠单亲传递某些 遗传学性状的现象,即某些基因呈亲源依赖性的单等位基因表达,其另一等位基 因不表达或表达极弱。具有这样现象的基因称为印迹基因(imprintedgene)。目前 基因印迹发现仅存在于哺乳动物,研究推测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 种自我调控与监护机制。基因印迹与胚胎形成、胎儿生长及胎盘的分化,产后生 长发育有密切关系。若印迹功能紊乱将导致多种发育异常、某些遗传病和肿瘤的 发生。 like factor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nsulin II,IGF.II)是最早发现的一 growth 个印迹基因,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调节代谢和抗凋亡作用,在胎儿发育早期 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印迹异常参与某些遗传病和多种肿瘤的发生。胰岛素样结 合蛋I刍(insuline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1,IGFBP一1)是IGF的载体蛋白, 作为活性调节因子调控IGF与受体结合,起抑制或增强作用。 有关基因印迹的研究尚有许多问题难以解释,如基因印迹的形成与识别机 制,父源或母源性印迹基因在生长调控中是否起相反的作用,对不同种属胚胎 人类妊娠6~10周绒毛IGFII基因印迹状态的研究 或胚胎外组织的作用等,是遗传学与胚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待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 1.检测妊娠早期6~10周胚胎发育异常组和胚胎发育正常组绒毛组织的 IGF—II基因印迹状态,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IGF—II基因印迹状态与胚 胎早期发育的关系; 2.检测胚胎发育异常组与胚胎发育正常组母血清IGFBP一1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表达量的差异,探讨IGFBP-1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血清IGFBP一1蛋白的相关性,探讨IGFBP-1与胚胎发育异常的关系。 研究对象及实验方法 1.研究对象 胚胎发育异常组(异常组):在知情同意下收集2002年4月~2004年1月 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生遗传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因胚胎停育而就诊的孕妇 47例。该组病例经B超检查提示胚胎发育停止或6周后多次B超观察未见胚芽, 单孕囊,此次妊娠前3个月月经规律,妊娠6~10周,无内分泌和肿瘤疾病史, 孕期未服用过激素类物。 胚胎发育正常组(正常组):同期随机收集正常单孕囊早孕终止妊娠的38 例作为对照组,B超提示胚胎发育正常,见胚芽及胎心搏动。余条件同异常组。 2.绒毛组织IGF—II基因印迹状态的检测:孕妇于吸宫终止妊娠时取绒毛组 测基因多态性,选取杂合子(AB型)标本进行RNA提取,采用逆转录结合聚合 酶链反应技术和Apal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杂和子标本绒毛组 织IGF—II基因印迹状态。 3.母血清IGFBP—l蛋白检测:于人流或清宫前肘静脉采血2ml,注入干燥管 内,1 II 人类妊娠6~10周绒毛IGF—II基因印迹状态的研究 mRNA表达量(以GAPDH作内参照)。 实验结果: 1.IGF—II基因印迹状态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胚胎发育异常组IGF—II基因印迹丢失率为42.9%,正常组 印迹丢失率为31.6%,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闻.43,P0.05)。 胚胎发育异常组绒毛染色体异常率为42.5%,在染色体异常标本中IGF—II 基因印迹丢失率高达52.8%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