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源学绪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资源学绪论.ppt

四、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级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市、自治区)级、市(自治州)级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市(自治州)级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本辖区或本地区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以及娱乐、休息、观赏的价值,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省(市、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本辖区或所属生物地理省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以及休息、娱乐、观赏价值,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五、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1.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13.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 2.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14.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3.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5.浙江南麓列岛自然保护区 4.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16.广西山口自然保护区 5.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17.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 6.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18.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7.新疆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19.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8.内蒙古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20.河南天曼自然保护区 9.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 21.内蒙古塞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10.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22.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11.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23.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12.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 24.四川亚丁自然保护区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1.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黑龙江红河自然保护区 3.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广东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 4.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5.青海鸟岛(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香港米浦自然保护区 17.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8.上海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8.湖南南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辽宁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19.湖南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10.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纳入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自然保护区 (一)福建武夷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四)四川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 1.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四川黄龙省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 (五)云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 2.湖南张家界省级自然保护区 7.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怒江部分) 3.湖南天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4.湖南索溪峪省级自然保护区 8.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云南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四川九寨沟世界自然保护遗产地 10.云南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5.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云南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 * 生物资源的周期性现象提示我们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遵循适时收获、捕捞、狩猎和放牧,即要按照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时地取,以便“不夭其生”,适量地取,“以便不绝其长”。 五、有限性 生物资源虽是可更新资源,但更新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无限制增长下去,如果人类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超过了其所能负荷的极限,可能会导致整个资源因消耗过度而枯竭,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将逐渐增加,加之其它因素,适合生物资源栖息的环境会愈来愈小,使得一些生物资源濒临灭绝。 第二节 生物资源的特性 认识了生物资源的有限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时,按照生物资源的特性,既要珍惜有限的生物资源,使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认识生物资源耗竭的条件,掌握其负荷极限,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生物资源之间的“予取关系”,使生物资源能够持续的为人类造福。 目前生物资源出现枯竭的原因,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鸟类资源的短缺,65.3%为生境破坏、24.9%为狩猎、5.2%为疾病、2.8%为环境污染、1.0%为气候、1.0%为寄生虫。 生物资源的有限性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源本身的有限性,一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方式造成的。 第二节 生物资源的特性 生物资源的增殖性是指生物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其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一种资源属性。人类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历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