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①按比例绘制柱基础及地基土的剖面图,如图所示。 ②按式 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提示:自土面开始,地下水位以下用浮重度计算),结果如表4-6。应力图如图。 ③计算基底应力 ④计算基底处附加应力 ⑤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⑥地基受压层厚度zn 确定 ⑦地基沉降计算分层 ⑧计算各层土的压缩量 地基沉降量计算 ⑨柱基础中点最终沉降量 自基底 深度z (m) 土层 厚度 Hi (m) 自重 应力 (kPa) 附加应力(kPa) 孔隙比 e1 附加应 力平均 值(kPa) 分层土压 缩变形量 ΔSi (mm) l/b z/b αc σz 0 16.5 1.0 0 0.2500 97.25 1.2 1.2 36.3 1.0 0.6 0.2229 86.60 0.95 91.93 16.97 2.5 1.3 57.75 1.0 1.25 0.1461 57.76 0.95 72.10 14.42 4.1 1.6 71.35 1.0 2.05 0.0811 31.51 0.95 44.64 9.16 6.0 1.9 87.5 1.0 3.00 0.0447 17.39 0.95 24.45 5.96 表4-6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 地基沉降量计算 【例题2】墙下条形基础宽度为2.0 m,传至地面的荷载为100 kN/m,基础理置深度为1.2 m,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0.6 m,如下图所示,地基土的室内压缩试验试验e-p数据下表所示,用分层总和法求基础中点的沉降量。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土的室内压缩试验试验e-p数据 【解】(1)地基分层: 考虑分层厚度不超过0.4b=0.8 m以及地下水位,基底以下厚1.2 m的粘土层分成两层,层厚均为0.6 m,其下粉质粘土层分层厚度均取为0.8 m。 (2)计算自重应力 计算分层处的自重应力,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进行计算。 计算各分层上下界面处自重应力的平均值,作为该分层受压前所受侧限竖向应力p1i,各分层点的自重应力值及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值见图及附表。 0 50 100 200 300 粘土① 0.651 0.625 0.608 0.587 0.570 粉质粘土② 0.978 0.889 0.855 0.809 0.773 地基沉降量计算 分 层 点 深 度 zi m 自重 应力 ss ?kPa 附加 应力 sZ kPa 层 号 层 厚 Hi ?m 自重应力 平均值 (即P1i) ?kPa 附加应力 平均值 (即Pi) ?kPa 总应力 平均值 (即P2i) kPa 受压前 孔隙比 e1i (对应P1i) 受压后 孔隙比 e2i (对应P2i) 分层 压缩量 Dsi ?mm 0 0 21.1 52.9 — — — — — — — — 1 0.6 31.7 49.5 ① 0.6 26.4 51.2 77.6 0.637 0.616 7.7 2 1.2 36.4 40.0 ② 0.6 34.1 44.8 78.9 0.633 0.615 6.6 3 2.0 42.9 29.0 ③ 0.8 39.7 34.5 74.2 0.901 0.873 11.8 4 2.8 49.5 22.2 ④ 0.8 46.2 25.6 71.8 0.896 0.874 9.3 5 3.6 56.0 17.8 ⑤ 0.8 52.8 20.0 72.8 0.887 0.874 5.5 6 4.4 62.6 14.8 ⑥ 0.8 59.3 16.3 75.6 0.883 0.872 4.7 7 5.2 68.8 12.7 ⑦ 0.8 65.7 13.8 79.4 0.878 0.869 3.8 附表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 地基沉降量计算 (3)计算竖向附加应力; 基底平均附加应力为: 查条形基础竖向应力系数表,可得应力系数au及计算各分层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并计算各分层上下界面处附加应力的平均值,见附图及附表。 (4)将各分层自重应力平均值和附加应力平均值之和作为该分层受压后的总应力p2i。 (5)确定压缩层深度: 按sz/sc=0.2来确定压缩层深度,在z=4.4 m处,sz/sc=14.8/62.5=0.237>0.2,在z=5.2 m处,sz/sc=12.7/69.0=0.184<0.2,所以压缩层深度可取为基底以下5.2 m。 (6)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 如第③层 各分层的压缩量列于附表中。 (7)计算基础平均最终沉降量 地基沉降量计算 【例题3】设饱和粘土层的厚度为10m,位于不透水坚硬岩层上,由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动汽车充电站服务规范.docx VIP
- 地下停车场结构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单元解读讲义) 2025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docx
- 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管理制度.docx VIP
- 绿化隔离带工程精细化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docx VIP
- 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管理制度.doc VIP
-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营与维护手册.doc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4).docx VIP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营安全管理制度.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