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炉协调控制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炉协调控制详解.ppt

(一) 负荷指令处理回路 1 负荷主站(UM) 负荷主站是协调控制系统中位于最高一级的人——机接口,它有三种工况,即机组目标负荷()自动设定、机组值班员手动设定和跟踪。 2 频差校正 在机、炉主控制器中,机组负荷调节是以机组实发电功率Ne为反馈信号,即稳态时Ne= N0 (实际负荷指令)。因此,电网频率变化时,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使机组负荷变化ΔNe ;然而机组负荷指令N0未变,负荷控制结果使Ne反向变化而消除ΔNe,即破坏了机组的一次调频作用。为保持机组一次调频作用,应在实际负荷指令N0中加入由电网频率变化产生的ΔNe,这样在实发电功率Ne变化ΔNe时其给定值N0也相应变化Δ N0 ,且方向相同,负荷控制器输入信号不变。这就是设置频差校正回路的原因。 3 实际负荷指令限制 由常数块设定的负荷指令上限Nmax、下限Nmin分别通过切换开关T1、T2加至小选和大选输入端,这样使实际负荷指令只能在Nmin、Nmax间变化。对实际负荷指令的幅值及变化速度加了限制,目的是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负荷指令的闭锁增/闭锁减(BI/BD) 机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不明原因可能造成执行机构工作到极限状态,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对负荷指令进行方向闭锁。 5 负荷指令的迫降/迫升(RD/RU) 如果在系统发生闭锁增或闭锁减的过程中,同时出现某些重要参数偏差大并超过设定的限值,为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还必须将机组的负荷迫降或迫升到与其自身允许出力相适应的水平上运行。 6 负荷指令保持(Hold) 正常情况下,机组值班员随时按“保持”(Hold)键,实际负荷指令值同时成为的上限限值和下限限值,因此实际负荷指令被闭锁在当前值。 在同时发生闭锁减和闭锁增时,上述动作一样出现,因而负荷指令也将保持。 (二)负荷指令处理逻辑 1 UM切至手动工况: (1)中调指令与目标负荷偏差大; (2)风量控制在手动(FDF In Manual); (3)锅炉主站在手动(BM In Manual); (4)汽机主站在手动(TM In Manual)。 2 负荷指令闭锁增 (1)负荷指令达上限; (2)汽机主站闭锁增; (3)给煤机转速指令达上限; (4)送风机位置指令达上限; (5)引风机位置指令达上限; (6)汽动泵转速指令达上限。 负荷指令闭锁减 (1)负荷指令达下限; (2)汽机主站闭锁减; (3)给煤机转速指令达下限; (4)送风机位置指令达下限; (5)汽动泵转速指令达下限。 4 负荷指令的迫降 下图是由运行人员选择确认的一些状态,它包括RD/RU功能投入,频差控制投入及投入保持状态等。 (三)机炉主控制器 *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 大型单元机组的生产过程及其对控制的要求 大型单元发电机组是由锅炉、汽轮发电机和辅助设备组成的庞大的设备群。锅炉的产热、汽机的做功及发电机的发电协调配合完成发电生产。由于其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众多,管道纵横交错,有上千个参数需要监视、操作或控制,而且电能生产还要求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大型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受到特别的重视。 单元制机组 热力发电过程 μ N T PT H §1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对象特性 一、 负荷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 在保持机组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快速响应电网对机组负荷的需求。 N pT B Vs μ μ N pT B 负荷对象特性: GpB(s) Gpμ(s) GNB(s) GNμ(s) μ N pT B μ N pT B 多变量对象 特点: 有自衡能力,机快炉慢,耦合严重; 炉侧有蓄热,燃料量的扰动频发。 二、负荷控制基本方案 1. 锅炉跟踪方式(炉跟机) 特点:系统响应速度快,但机组稳定性差。 锅炉 汽机 机调 炉调 PT N B GpB(s) Gpμ(s) GNB(s) GNμ(s) μ N pT B PID PID N0 Ps 2. 汽机跟踪方式(机跟炉) 特点:机组稳定性好, 但系统响应速度慢。 锅炉 汽机 机调 炉调 PT N B GpB(s) Gpμ(s) GNB(s) GNμ(s) μ N pT B PID PID N0 Ps 3. 解耦控制 1) 前馈补偿法 k22g22 (s) k21g21(s) k12g 12(s) k11g11(s) μ1 y1 y2 μ 2 D21(s) D12(s) Gc2(s) Gc1(s) - + + + + + + + + + + - 只要使: 就可是系统解耦,等效系统为 k11g11 (s)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