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济洛高速JL7指挥部
第一章 概 述
一、编制依据
㈠济洛公司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设计图纸。
㈡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及其他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评定标准与验收办法等。
卫生及土地租用.02公里。
三、编制原则
㈠以业主的工期要求和设计图纸为依据,以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目标为出发点,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按ISO9001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要求运作。
㈡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㈢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针对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特点,制定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㈣以确保总工期及阶段性工期目标并适当提前为原则,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和控制因素,科学组织合理进行施工力量配置,并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适时控制及优化。
㈤以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为原则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和组织施工。
㈥加强施工管理,分块分段组织施工,综合协调管理,做好各方面保障。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采用先进施工工艺,降低工程成本。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项目简介
河南省济源至洛阳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基本为南北方向。与207国道走向大致平行。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济源市白沟村西,桩号为:K20+800,在K43+300~K48+472.75段跨越黄河,设黄河公路特大桥一座,终点桩号K66+868.534,路线全长46.088公里。
本标段起点桩号K49+500,终点桩号K55+500,全长6.02Km,造价1.13亿,合同工期24个月(2002年12月18日~2004年12月18日),建设单位为河南省济源至洛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主要包括潘庄高架桥、张盘Ⅰ号大桥、张盘Ⅱ号大桥,以及郑三线分离式立交和金达路分离式立交桥等构造物。
潘庄高架桥采用7×30m+6×30m+6×30m+6×30m+6×30m+6×30m跨预应力砼连续组合箱梁,肋、柱式台,双柱式墩,钻孔桩基础。
张盘Ⅰ号大桥、张盘Ⅱ号大桥分别采用5×30m和4×30m跨预应力砼连续组合箱梁,柱式墩,台,钻孔桩基础。
路基采用分散式排水,路基边坡采用植草、拱型骨架、砌石、六棱块和棱型骨架等方式防护并设置浅式急流槽,拱内进行植草绿化,中央分隔带采用盲沟式排水设计并种植成活率较高的灌木。
路面结构形式为:4厘米厚的SMA磨耗层+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下封层或稀浆封层下封层,基层、底基层分别为36厘米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和18厘米厚二灰稳定土。
二、自然条件
㈠地形地貌
济洛高速公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北高南低。
K49+000~K52+400处在黄河南岸,地形开阔平坦,海拔在114~130m之间。
K52+400~K55+000海拔在135~290m之间,为典型的黄土塬、梁区,黄土冲沟发育,第四系沉积厚度达20~80m。
㈡地质构造
路线所经地区属山西中条隆起区的西南边缘,豫西褶皱带的北端,地质构造的基本特点是:以燕山期以来的构造运动为主,以高角度正断面层及短轴褶皱平缓开阔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总的构造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勘察路线走廊范围内,第四系覆盖层分布广泛,断裂构造不明显,未发现大的断裂直接通过。
㈢水文地质
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是顺涧水库水域上游及邙山岭较高,起终点较低,最低点位于黄河河床,标高114m左右,最高点处标高289.2m。路线穿越的主要河流有蟒河、黄河,均属黄河水系。路线经过区域水利设施较为发达,主要有顺涧水库及纵横交错的排灌渠。
㈣气候条件
路线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旱、涝、风雹、低温、霜冻和干热风灾害频繁。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少。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6℃,七月最热(月均27.5℃),元月份最冷(月均0.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2℃,极端最低气温-18.2℃。年降水量在601.1mm,降水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6~9月,多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15m/s。最大冻土深度21cm,最大积雪深度25cm。
㈤地震
地震烈度为Ⅶ度。
㈥工程地质评价
河谷阶地及冲积平原工程地质相对稳定区段K49+000—K52+500,工程地质良好,基底比较稳定。黄土丘陵及黄土台塬工程地质相对不稳定区K53+400—K55+500,黄土丘陵地形破碎,冲沟发育,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基相对不稳定
三、施工条件
㈠交通条件
本工程与207国道走向大致平行。有即有乡道通往线路,并与国道相连,汽车运输条件好。
㈡施工用水、用电条件
本工程靠近黄河,地势相对低洼,地下水主要以地下浅水为主,埋藏较浅,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分析报告.doc
-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分析报告.doc
- 基于单片机的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设计分析报告.doc
-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分析报告.doc
- 基于单片机的三路抢答器的设计王辉分析报告.doc
- 江苏省徐州宿迁市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分析报告.doc
- 基于单片机的上下限可调的温度报警系统分析报告.doc
-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复习纲要提纲分析报告.doc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谊度九级数学第一学期月月考试卷(有答案)分析报告.doc
- 基于单片机的十字路口交通灯吴梓润分析报告.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