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分析报告.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 5月4日,11个月大的田苏皖被母亲抱回家。4月27日的体 检结果显示,田苏皖的血铅浓度达到484微克/升。 建厂以来从未有过环保违规记录,又通过极为严格的ISO14000环保认证,一年前还通过上市前的环保核 查,然而就是这个堪称“环保标兵”的浙江德清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却被曝出是当地居民“血铅超标”事 件的“祸端”。   截至11日,300个送检样本中,就有31个超标,其中11个是孩子,还有1000多个血液样本正在检测,血铅 中毒人数还可能增加。 铅烟笼罩下的“重金属”生活   位于德清县新市工业园区的海久电池,是德清县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厂区内有一个30户的家属楼,紧挨 厂区外墙就是一个露天菜市场,与海久公司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新市镇孟溪村的农田和村庄,直线距离不到 500米。 由海久公司通向孟溪村的一条水渠,散发着臭味,表面飘满了绿色的青苔。一名海久员工说:“过去这里 有个排污口,从公司里通出来的。因为村民反对,后来又被堵上了。”   从今年3月开始,开始不断有人在医院检查过程中发现血铅超标。海久公司厂区内家属楼中有19户的孩子 血铅超标。 住在厂区外的职工和附近村民开始恐慌,纷纷去医院检查。田雨一家就租住在孟溪村一间约10平方米的平 房内,离海久只有两三百米。女儿田苏皖才11个月,从江苏老家到德清没几个月,但是血铅浓度达到484微克 每升,超过正常最高限值四倍多。 在蓄电池厂工作约3年的湖南籍打工者荣某告诉记者,他4岁的儿子、侄女和侄子全部血铅超标,最近的血 铅检测结果分别为357.1微克每升,395.6微克每升和293微克每升。 对此,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解释是“职工下班离厂没有洗澡换衣服”引起的。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国 根接受采访时说,这“应该是一个偶发性事件,不是个必然性事件”。 在孟溪村租住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说,厂里这么说完全是推卸责任,“住在我隔壁的一对夫妻都没在这家 公司上班,孩子也血铅超标,怎么解释?” 孟溪村村民沈智伟说,这里的河道全都是黑色了,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毒,这也是职工不洗澡不换衣服污 染的吗? 环保“合格”背后:企业上市重要还是百姓健康重要 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一年前却通过了上市环保审查。浙江省环保厅官网上“关 于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环保核查情况的公示”认为,“项目建设符合城市 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2010年4月出具的报告中这样表述:(海久电池) 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经处理后能够做到达标排 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在公众参与部分,报告书认为:所有调 查对象(100%的团体、100%的个人)对周围环境现状认为较好或一般,无人认为周 围环境现状不理想。 然而,血铅事件发生后,浙江省环保厅上报给浙江省有关部门的相关材料却显 示,该公司存在环境影响问题,环评部门和当地政府早已知情——“2010年,该公 司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上市环保核查报告,在核查过程中,发现500米卫生防护距离 内尚有113户居民应该搬迁。对此,德清县政府2010年3月出具承诺函,承诺在一 年半内完成卫生防护距离内113户的拆迁工作。但是目前,只有25户完成了搬迁。” 孟溪村负责人张宏伟告诉记者,海久电池建成以后,村里八年来前前后后迁走 了40多户居民,剩下的村民一直都没有搬。“这是个环保示范企业,谁也没想这么 严重。”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成林认为,不论是依据《环境保护法》还是证监会 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要求,环评部门、企业和政府在发现了明显危及健康的环境问题 后,仍然允许其通过上市环评,是明显的违规行为。 别让企业的财大气粗成了“绿色”通行证 海久电池2003年成立,职工1000多人,年产值4亿多元,2010年6月开始申 请上市,目前已经完成上市前期工作,在当地,海久是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 “政府开张‘承诺’支票,环评就过了,企业就拿到上市通行证了。”孟溪村村 民沈大宏说,“难道政府眼里,为了上市就可以牺牲老百姓的健康?” “在上市和老百姓的健康之间,选择什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为什么现实 中政府往往会为了上市而庇护企业,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浙江省委党校副教育 长吴锦良说。 事实上,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明星示范企业成为威胁公共安全、公共卫生 的祸端,这些年来已经屡见不鲜。 “大企业由于税收、就业的贡献,在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