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螺纹联接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螺栓连接的许用应力(表14-5) 4.紧连接螺栓的安全系数S (表14-6) 表14-6 紧连接螺栓的安全系数S(不控制预紧力) 螺栓材料 静载荷 变戴荷 M6-M16 M16-M30 M30-M60 M6-M16 M16-M30 钢 合金钢 4-3 5-4 3-2 4-2.5 2-1.3 2.5 10-6.5 7.5-5 6.5 5 注意: 1.不控制预紧力F?的紧螺栓连接,易过载,设计时应取较大的完全系数。控制预紧力时可取较小的安全系数S。 2.安全系数S 及[σ]与d 有关   所以设计时,先假设d,选取一安全系数进行试算,计算结果与估计直径相比较,如在原先估计直径所属范围内即可,否则需重新进行估算。  ——试算法 思路: 螺纹连接计算实例:   螺栓组结构设计(布局、数目)→螺栓组受力分析(载荷类型、状态、形式)→求单个螺栓的最大工作载荷(判断哪个最大)→按最大载荷的单个螺栓设计(求d1—标准)→全组采用同样尺寸螺栓(互换的目的) 例3-1 起重卷筒用6个均匀分布在D0=500mm的圆周上的双头螺柱与齿轮连接,利用双头螺柱夹紧产生的摩擦力矩将转矩传至卷筒(见图3-26)。已知卷筒上的钢绳拉力G=15000N,卷筒直径D=400mm,螺柱强度级别4.6级,连接接合面摩擦系数fc=0.12,可靠性系数Kf=1.2,试计算双头螺柱的直径。 解: 1.计算双头螺柱的预紧力F′   如图3-26所示,卷筒与齿轮连接采用止口结构,因此双头螺柱连接只承受转矩T的作用,不受横向力G的作用。 在连接接合面上双头螺柱以预紧力F′夹紧产生的摩擦力矩 D 2 0 f F z T c f ? = 保证此双头螺柱连接正常工作的条件为 故为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每个螺柱所需的预紧力为 卷筒上的阻力矩 即 2.确定双头螺柱直径 d(mm) 由表3-6查得 ,因为双头螺柱的强度级别为4.6级,由表3-7查得ss=240N/mm2,初估双头螺柱直径d=22mm(查表得d1=19.294mm),查表3-8,当不控制预紧力时,S=2.57(用插值法求得)。故 则 因18.8mm19.294mm,故选用6个M22(GB897-88)双头螺柱,螺柱长度按结构确定。 16 22 32 3 2 2.57 影响连接强度的因素很多,如螺纹牙间载荷分配、应力幅、应力集中、附加应力、材料、结构、尺寸参数、制造和装配工艺等 ,而螺栓连接的强度又主要取决于螺栓的强度。 (一)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配 工作中螺栓牙抗拉伸长,螺母牙受压缩短,伸与缩的螺距变化差以紧靠支承面处第一圈为最大,应变最大,应力最大,其余各圈依次递减,旋合螺纹间的载荷分布如图所示。约1/3的载荷集中在第一圈上,第8~10圈以后的螺纹牙几乎不承受载荷所以采用圈数过多的加厚螺母,并不能提高连接的强度。 八、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办法:降低刚性,易变形、增加协调性,以缓和矛盾 1)悬置螺母(图3-35a),螺母的旋合部分全部受拉,其变形性质与螺栓相同以减少螺距变化差,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达40%; 2)内斜螺母(图3-35b),螺母下端(螺栓旋入端)受力大的几圈螺纹制成10°~15°的斜角,因其刚度减小而把力分移到原受力小的螺纹牙上,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达20%; 3)环槽螺母(图3-35c),利用螺母下端受拉和刚度降低而起上述两种螺母的作用,可提高螺栓疲劳强度达30% 。 a) 悬置螺母 b) 环槽螺母 c)内斜螺母   d)环槽内斜 (二)降低影响螺栓疲劳强度的应力幅   螺栓的最大应力一定时,应力幅越小,疲劳强度越高。在工作载荷和剩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螺栓刚度或增大被连接件刚度都能达到减小应力幅的目的,应力幅越小,则螺栓越不容易发生疲劳破坏,连接的可靠性越高。 (3-13) (3-15)   当螺栓所受的工作拉力在0~F之间变化时,则螺栓的总拉力将在F? ~Fa之间变动。由式(3-15)知,在F? 不变的条件下,当c1 ,c2 ,Fa的变动范围(即应力幅)减小。但由式(3-13)知,剩余预紧力也将会减小,从而降低了连接的紧密性。 (三)避免附加弯曲应力 (四)减小应力集中   螺纹的牙根和收尾、螺栓头部与栓杆交接处,都有应力集中,是产生疲劳断裂的危险部位,为了减小应力集中,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增大螺纹牙根和螺栓头部与栓杆交接处的圆角半径,能提高螺栓疲劳强度达20%~40%。 (五)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制造工艺   用高强度钢材制造螺栓,虽对应力集中敏感,但可用更大的预紧力拧紧和得到更高的极限强度,结果还是有利的。采用氰化、氮化、碳氮共渗等表面热处理方法可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