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鲁尔的“前世今生”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06.6
1948年,位于鲁尔区埃森市的克虏伯钢铁企业厂房内景,这是一个机车维修车间。二战期间,克虏伯钢铁帝国直接或间接雇用的人员达20万,为德国军队制造大炮、装甲车、坦克、潜艇和各种轻武器,执掌克虏伯帝国大权的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扮演着第三帝国军械师的角色。1967年,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1955年的鲁尔,烟囱“卖力”地喷着黑烟,这一如今被人厌恶的景象,当年是鲁尔工业在二战后复苏的标志。德国也是从“先污染,后治理”这样的路走过来的,但它并没有因此视所有工厂烟囱为洪水猛兽,拆之而后快。
这间工厂在1992年关闭,5年之后,园艺展在工厂遗址上举行。柔美的花草和坚硬的钢铁在强烈的对比中寻求着和谐的相处之道,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上再难相容的事物,也能找到共存共荣的方式。
Zollverein煤矿的厂房被设计师改头换面,摇身变做最时尚的“红点设计博物馆”,高旷的内庭空间,配上简洁的室内设计,后现代主义美感出来了吧!“红点设计大奖”自1954年举办以来,每年由专业评审团审议并颁发设计大奖,可谓是全球竞争最激烈、涵盖面最广、最权威的设计大奖之一。
1965年的鲁尔,这些砖房是典型的工人宿舍,背景是鼓风炉。那时的鲁尔是德国的重工业中心。今天,这些房屋也成为鲁尔工业遗产的一部分,恐怕这是当年的小朋友所预料不到的吧,他们见证着鲁尔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
在鲁尔,废弃的厂房不但变成了画廊、办公室,还可以成为游泳池。我们憧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来想象一下,面对工业化的符号——管道、传送带、冷却塔畅游时,我们又会是怎样一番心情?
在鲁尔,废弃的厂房不但变成了画廊、办公室,还可以成为游泳池。我们憧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来想象一下,面对工业化的符号——管道、传送带、冷却塔畅游时,我们又会是怎样一番心情?
Duisburg-Nord生态公园内,英国灯光设计师Jonathan Park为废弃的钢铁生产设备设计了一组照明系统,夜色中的机器在光怪陆离的灯光下像一头巨兽,有一种超现实的科幻美。
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优秀范例,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杰作——建成于1992年的墨尔本中心。这个大型中心建在一个旧工厂原址上,但是古老的厂房没有因此拆毁,而是被保留下来。这个高耸的圆锥形玻璃顶不但很好地保护了红砖烟囱,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烟囱建于1889年,高50米。玻璃顶有20层楼高,重490吨,由924块窗格玻璃组成。
在墨尔本中心,旧厂房被完整无损地置于购物中心的中庭之内,保留下来的小烟囱在图片里清晰可见,厂房里还开起了商店。游人至此,可以不认同这种建筑设计理念,但很难不被这里现代商业与传统工业之间强烈的对比所震撼。
老工厂也有“春天” 长期以来,各国政府以及地方团体对工业建筑、工业遗址的保护缺乏热情。在他们眼里,工业遗产是一堆钢筋水泥堆砌出来的庞然大物,没有吸引力可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废弃的工厂总是难逃厄运,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灰飞烟灭。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大家庭中独特的一员,为什么容易被忽视,从而屡遭“不公正待遇”呢? 首先,很多文化遗产之所以令我们“怜香惜玉”,是因为它们的“美”打动了我们,而工业遗产偏偏缺乏这种传统的美态。只要有工厂存在,那个地区的景观就被厂房、车间、烟囱和冷却塔等一连串的工业建筑主导支配着。在我们的心目中,这可不是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到处矗着烟囱的城市不但破坏了我们的审美兴致,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我们变成了工业化的囚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闻不到泥土的芬芳,尝不到清水的甘甜。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寺庙、教堂甚至公园受到“威胁”时,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高呼“手下留情”。相反,当我们身边的工厂围墙被写上大大的“拆”字时,很多人高兴还来不及,恐怕还要奔走相告:那灰头土脸的厂房终于要在我们眼皮底下消失。 其次,工业建筑往往都是为了一个生产的目的而设计和建造的。它们也许是钢铁厂、纺织厂发电厂或者是煤矿所以厂房布局、空间大小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从而这些建筑的面貌也反映出特定的需求。早期,这成了工业建筑的局限性,当这些工厂“下岗”,我们找不到适合的“岗位”让它们“再就业”。譬如,我们很难把一个发电厂变成购物中心,同样,一个面粉厂也难以改头换面变做写字楼。如何处置这些厂房,最快捷最省钱的方法就是推倒拆毁,然后重建。 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加速,西方国家在过去数十年间开始思考工业遗产的命运。促使这股思潮产生的原因是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落后的生产方式被毫不留情地淘汰和革新,同时,大量的生产流程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也是导致旧厂房大量闲置的原因。另一方面,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大中国建筑史(本)形考四.doc VIP
- 风力发电机组PLC系统.ppt VIP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爱的教育》课件.pptx VIP
- GB14881-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大纲.pptx VIP
- DLT5111-202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pptx VIP
- 2021-2024年数学竞赛AIME I II真题含答案(共8套).pdf VIP
- (2024)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一).docx VIP
- 周围神经病诊疗和鉴别诊疗专家讲座.pptx VIP
- 周围神经病基础知识.ppt VIP
- 2023中考模拟作文写作:“合理谋划才能行稳致远”导写及范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