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一讲 文化概说.ppt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第一讲 绪论 主讲人:赵树廷 四个问题 一、“文化”界说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文化”界说 (一)“文”的释义及扩展 1、“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1)《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2)《礼记·乐记》曰:“五色成文而不乱。” (3)《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象交文。” 2、“文”的多重引申义 (1)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如《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如:《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以上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影印《周易系辞精义》 清刻本《礼记》 清刻本《说文解字》 清刻本《古文尚书》 曲阜“崇礼轩”丝质论语 (二)“化”的释义及其扩展 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礼记·中庸》曰:“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三)“文化”的释义及其扩展 1、“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 tuàn《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 )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引文释义 (1)这段话中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以天,即“天文”,也就是天道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等等。 (2)这段话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 (3)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 2、西汉后,“文”与“化”合成一词 (1)《说苑·指武》曰:“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2)《曲水诗序》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这里的“文化”与无教化的“野蛮”、“质朴”对举,已明确具有“以文教化”的含义。 (四)中西语文系统中,“文化”释义的异同 1、相同点: (1)拉丁文Culture,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多重意义。 (2)与拉丁语同属印欧语系的英文、法文,也用Culture来表示栽培、种植之意,并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这就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以文教化”内涵比较接近。 2、不同点 (1)中国的“文化”一开始就专注于精神领域,而Culture却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生发,继而才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的。 (2) Culture的内蕴比“文化”更为宽广,而与中国语言系统中的另一词汇“文明”更为接近。 (3)“文明”从词源学上追溯,正如唐人孔颖达疏解《尚书·舜典》“睿智文明”时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是从人类的物质创造(尤其是对火的利用)扩展到精神的光明普照大地。 (4)“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重意义,接近于今天人们通常理解的“广义文化”。 (五)中欧古典园林及其表现的文化观比较 1、中国古典园林内含“物我合一”的文化观,尽力将人造景观建设成浑然天成的完美山水,追求精神上的美感。 2、欧洲的古典园林则表现出“物我分离”的特点,要么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支配”;要么是表现“自然对人的支配”。 中式古典园林 法式古典园林往往体现“人对自然的支配” 英式古典园林往往体现“自然对人的支配”。 (六)文化与人、自然的关系 图示的含义 1、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2、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 (3)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 (4)举例说明:一块天然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人在打磨岩石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总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s包装盒设计课件.ppt
- QT 国际化支持.ppt
- renjigongchengxue.ppt
- RUP Public.ppt
- Safe Lifting.ppt
- SAS应用基础2-2.ppt
- SAT基础写作2-随大流.ppt
- 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使用指南 sd2007.ppt
- SIMPACK软件基础及应用(第五章_A_Slider_Crank_Mechanism_).ppt
- SIMPACK软件基础及应用讲稿(第三章_Create_Pendulum_Model).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最近下载
- 悬挑脚手架、落地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分级护理制度精编PPT课件.pptx VIP
- 梁德清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及评定标准.doc VIP
- 建筑施工技术(千年土木 小筑拾遗)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docx VIP
- ABB.ACS580替换550指南了解.pdf VIP
- 2025年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建筑施工技术(千年土木 小筑拾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docx VIP
- 2023兖矿能源定向委培考试.pdf
- 潮汕工夫茶调研报告.docx VIP
- 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生活中的物理”探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