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绪论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中药、针灸等传统方法以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作为现代中医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 2.中医的概念并非仅仅是中药或“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更不应是一方一药。 3.超声波、X线、CT、心电图、血液生化等各种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可以认为是“四诊”的延伸。 4.手术历来是中医扶正驱邪的手段,并非西医所独有。 5.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新技术。只有创新中医研究领域,才能拓展传统中医外科诊疗范围,不断应对新病种与医学难题。 (四)如何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1. 正确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念与内涵 (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有效防治外科疾病。 (2)继承中医外科整体辨证论治及综合外治法特色;继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等宝贵经验。 (3)以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为切入点,拓展对外科其他疾病如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等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范围,拓展中西医结合思路。 2. 学习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方法与体会 (1)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2)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与现代医学基本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是在高水平、高层次的结合!西医重在诊断(根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中医则重在辩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3)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勇于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手术------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B超、CT、MR、心电图等----中医四诊的延伸;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调整阴阳;补液、输血等支持疗法-----补益气血生津养阴 (4)吸取中西医外科的优点----学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理论与临床结合,学术与技术结合,用脑思维与动手实践的有机结合。 ----注意结合影像教学学习 ----注意外科基本功的课外练习 小结与讨论 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研究的范围 。 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的发展史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特点。 如何应用中医理论指导,继承传统中医外科优势,学好现代外科基本功。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外科学曾经有过令人骄傲的辉煌,为何一度落后,应如何实现中医外科学的伟大复兴? 2、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金元四大家” 《外科精义》(齐德之著),全面总结了灸、针、砭镰、溻浴;灵活应用温通、排脓、拔毒、止痛等多种外治方法。 《仙传外科集验方》(杨清叟著),首载痈疽有“阳中之阴证,阴中之阳证”。 《永类钤方》记载挂线法治疗肛漏。 (四)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由发展走向了逐步成熟,名医辈出,医著浩博,百家争鸣,形成了“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等中医外科的学术流派,治疗上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消、托、补三法更臻完善,汗、下、温、清、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散结等法亦得到普遍应用。 1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其“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2 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在序中指出:“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并创制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明清时期著作颇多 3 吴师机的《理瀹骈文》该书集外治法之大成以膏药疗法为主 。 4 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梅毒的专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汞剂来治疗梅毒的记载。 5 明·薛己《外科枢要》,记载了有关外科病的理论、经验、方药。 《外科发挥》记载了31类外科疾患的验案 《疠疡机要》是中医学第一部关于麻风病的专著。 6 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外科理例 民国时期中医外科发展缓慢,此时的中医外科著作虽对治疗无更多的建树,但为后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阐述、探明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学的微观机制开创了先河。 主要代表: 中西医汇通派,以张锡纯为代表,用赭遂攻结汤治机械性肠梗阻,葱白熨法治动力性肠梗阻。 张山雷《疡科纲要》结合中西医理论阐述中医脓疡不痛的机制,指出“内已成脓,而竟不痛者,疡之变,神经已死。” ---民国时期 2、现代外科学发展史 古代外科学(~15世纪) 起源于纪前四大文明古国 黑暗的中世纪(5~15世纪)  教堂憎恨血液   外科学处于愚昧停滞状态 长袍外科医师the university-educated physician 短袍子理发师外科医师 Barber-Surgeons  理发师外科医师同业工会(15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16~19世纪初) 17世纪工业科学崛起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