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不停地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适中的地球自转周期,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不会过于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2)地方时和区时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人们采取了划分时区的方法。国际上做出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的统一时间,叫区时。我国的领土从东到西,跨越了五个时区。为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除赤道外,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其规律是:面对物体的前进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形成地球形状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现象,使地球物质有从两极向赤道集中的趋势。长期的自转运动,使地球逐渐形成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形状 2.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交角叫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 ①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②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其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太阳在任何时候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就形成了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某纬度地区如果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表现为昼长夜短,反之则表现为昼短夜长。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①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②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自秋分日至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 ③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④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3)季节的更替 从天文现象来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情况是不同的。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终年变化不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大,故全年皆夏,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很小,故全年皆冬。 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很大,四季更替明显。 从天文含义上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我国在传统上,是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方便气候统计工作,许多北温带国家将3、4、5月划为春季;6、7、8月划为夏季;9、10、11月划为秋季;12、1、2月划为冬季。 总结提升 1.地方时(或区时)的计算 在掌握时间计算问题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对两种不同的“时间早晚”加以区别。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是指对同一地区而言,两个不同时刻的比较,其表现特点是数值越小,时间越早;另一种是地理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指对同一时刻而言,两个不同地区的比较,规律是位置越靠东时间越早,表现特点是数值越大,时间越早。 第二,掌握地方时(或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根据两地点所处的经度(或时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经度差(或时区差); ②根据经度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周晴晴水的净化分析报告.ppt
- 周三班郑兵电信品牌分析报告.ppt
- 周三班钟芹盛新兴品牌管理天语分析报告.ppt
- 周四肠早癌分析报告.ppt
- 周速度温度学以致用分析报告.ppt
- 周围神经病变oyf制作分析报告.ppt
-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分析报告.ppt
- 周围神经分析报告.ppt
- 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检查分析报告.ppt
- 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分析报告.ppt
- 苏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4.2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第2课时 课件.pptx
- 医院绩效管理优化路径.pptx
-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平台架构资源优化与绿色节能设计》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教学案例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为视角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docx
- 《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与专业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医院护理科研创新与转化.pptx
- 《青贮玉米品种筛选在北方地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医院护理管理与绩效考核.pptx
- 初中数学课堂中反思性学习策略的优化与效果评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