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培训课程(123页)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授课对象: 2012级金融学研究生 授课教师: 刘湘云博士后、教授 课 程 提 纲 一、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二、风险的本质与成因 三、金融、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演进 四、金融复杂性与风险分析 五、金融风险溢出与金融危机传染 六、金融风险计量模型比较分析 七、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与策略 八、新旧巴塞尔协议与风险管理 九、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 十、市场风险计量与管理——VaR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十一、利率风险计量与管理——久期、凸度方法的计算与免疫策略 十二、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 十三、金融创新与衍生产品风险管理 参考书目 [1] 米塞斯,《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2] 顾孟迪、雷鹏 《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王一鸣、鄢莉莉,《风险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4]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5] 刘金波,《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6] 姜青舫、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0 [7] 布赖恩·科伊尔,《利率风险管理原理》(上、下), 中信出版社,2003 [8] 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 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9] 李红权、马超群,《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一、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请辨析以下命题: 1、若ab,bc,则ac。 2、对a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必将导致a商品价格的下降。 3、买两张彩票获奖的概率比买一张彩票获奖的概率大。 4、本能说的支持者们确信他们成功地揭示了理性主义的肤浅,将经济学贬损为“由错误的心理假设得出的一系列错误结论”。(William McDougall,《社会心理学简介》) 行为人 1、有意识的行为和动物反应 人类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 无意识的行为是人体细胞和神经对刺激的不自觉的反应,它与有意识或有目的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 2、人类行为的先决条件: 不安 对更为满意的状态的想象 对有意识的行为能够消除或至少减轻不安的期盼 3、理性与非理性 人类行为总是合理的,因为行为的最终目的常常是满足行为人的某种欲求。 认为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是“自然的”因此是“理性的”,而其他所有的需要是“人为的”因此是“不理性的”未免太专断。 现在流行就纯粹的理性对社会科学吹毛求疵。对经济学最流行的批驳意见就认为经济学忽略了生活和现实的不理性,并试图把无穷尽的各种现象压缩成干瘪瘪的图式和毫无生气的抽象概念。 4、因果关系与经济学分析 人如果看不到任何因果关系,他就不能行为。因果关系研究的原型? 思考和行为是人类的具体特征,它们是人类特有的。 泛机械化的观点是方法论的一元论。实证主义、行为主义、经验主义呢? 经济学和对理性的反叛 1、关于理性的一些观点 当个体根据一个完备的和可传递的效用函数行动时,我们称个体是理性的(Samuel Bowles,《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在经济理论中,理性决策者是指在深思熟虑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后进行选择的行为人:①什么是可行的?②什么是想要的?③给定可行性约束,根据愿望,什么是最好的方案?(Ariel Rubinstein,《有限理性建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对理性的反叛 根据心理学理论,如果行为没有经历适当的思考而仅仅是对其影响机制的条件反射,则这种行为通常被解释为非理性。 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的分歧点,主要集中在人是否具有“一致性偏好”及其动机和目的是否只受“效用最大化”影响两方面。 传统经济学将“理性经济人”描述为工具主义意义上的理性者,他们具有有序偏好、完备信息和精确的计算能力,能够利用掌握的信息来预估将来行为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能够完成最佳的满足自己偏好的决策,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约翰·伊特韦尔等,1996)。换言之,“偏好一致性+效用最大化”一旦嵌入选择模型,人的选择行为便被赋予了理性属性。 赫伯特·西蒙(1973) 曾将上述理性行为理解为实质理性,而将注重心理、环境、信息变化且充分发挥认知的理性行为解释为过程理性。因此,根据西蒙的思想可以推论:行为人只有对信息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整合、加工和处理,选择行为才具有理性属性;如果行为人只是依据直觉、知觉、外部刺激等,则其选择行为便是非理性的。 事实上,区分选择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属性确实很困难,原因在于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的同构或相容; 西蒙以有限理性为基础所强调的过程理性学说,在很大程度上调和了这种同构或相容;他还在《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一文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