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习题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这种称谓的变换属于逻辑学中的同一关系,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和赞颂并不完全出自友谊,而是客观、中肯地对自己的战友做出了准确评价。 因此,应该把“这个人”“这位巨人”等称谓的变换归结为在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的准确表达。 (2)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纯洁高尚的友谊,体现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是客观的、科学的,因而也是恰当的。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 【明确】(1)课文第1段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描写了马 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 (2)用议论的方式阐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 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3)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的方式。 (4)写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多采用议论 方式。 (5)在叙述和议论中又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极富感染力。 3.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明确】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颂,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大家一起聊:文章第3段是一个近200字的长句,对于这个长句,有人说其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有人说其太拗口,不好理解。请认真读一读,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甲:全文的中心是赞颂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文中具体论述了马克思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和实践上的光辉业绩。理论上写了“三个方面的发现”,而这一长句的内容则是理论上的第一个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繁茂的枝叶是为了更准确、更丰满、更生动地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 我的观点:由于这一复杂长句的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枝繁叶茂,粗略一看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再者说,演讲稿是演讲的依据,句子长了,演讲者觉得拗口,听众也会觉得费解。演讲中应尽量用短句、整句,在注重文采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平易近人。 【归纳提升】 一、脉络梳理   二、主旨归纳 这篇悼词阐述了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和千百万无产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读准字音 1.给下列单音字注音 诅咒(  )  领域(  )  忌恨(  ) 衷心(  ) 诬蔑(  ) 悼念(  ) 驱逐(  ) 答案: zǔ yù jì zhōnɡ/miè dào zhú ﹒ ﹒ ﹒ ﹒ ﹒ ﹒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抹布( ) 睡着了( ) 数学( ) 抹 抹杀( ) 着 着数( ) 数 数落( ) 抹墙( ) 着装( ) 数见不鲜( ) 估量( ) 豁然( ) 当作( ) 估衣( ) 豁口( ) 当家( ) 答案:mā/mǒ/mò zháo/zhāo/zhuó shù/shǔ/shuò ɡū/ɡù huò/huō dànɡ/dānɡ 估 豁 当 二、写准字形 sǔn( )失 荒wú( ) yǔn( )落 wǔ( )然 yǔn( )命 wǔ( )媚 fěi( )谤 fēi( )闻 答案:损/陨/殒 芜/怃/妩 诽/绯 三、用对词语 1.衷心·忠心 同:二者读音相同,都与“内心”有关。 异:(1)“衷心”指出于内心的,是形容词。 (2)“忠心”表示忠诚之心,是名词。 2.必须·必需 同:两个词同音,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异:(1)“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后面带动词,也可带形容词。 (2)“必需”是动词,作定语或作谓语,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 3.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4.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5.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6.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 【误区警示】 豁然开朗·醍醐灌顶 (1)“豁然开朗”,从昏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突然领悟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 (2)“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