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罗国钧山西省著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选粹分析报告.docVIP

4罗国钧山西省著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选粹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国钧 罗国钧(1933~),男,河南省许昌市人,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61年参加山西省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63年结业后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副主任、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山西中医学院肝病研究室主任、肝病研究所所长、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新消化病学杂志》副主编;山西省教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山西省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并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65年获卫生部颁发的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写中医教材及参考资料5部,1981年出版著作《实用中医内科学》,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1989年获山西省科技著作奖。科研项目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肝复苏的研究、五灵丸的研究(临床部分)等。1990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先生治学严谨,勇于实践, 对中医“毒”学理论颇有研究,擅长应用清热解毒法则和方药治疗肝胆脾胃系统疾病及相关疑难杂证。 学术思想 中医学的“毒”学说 一、“毒”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内涵之一 “毒”学说在中医学的发展中渊远流长,在古代医籍中很早就有关于“毒”的论述。《内经·素问》中提出了“寒毒”、“热毒”、“湿毒”、“燥毒”、“大风苛毒”等概念。汉代《金匮要略》中有“阴毒”、“阳毒”之病名。唐代《千金方》有“时之温毒”之记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火热论”、张从正的“攻邪论”为“毒”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温病学派更是将“毒”学说作为病因学加以深化,如吴又可提出“杂气论”,不仅将“毒”涵盖了六淫之邪,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致病因子。喻昌在《寓意章》中指出:“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郁怒横逆之火毒也”。明确包含了疾病的内因。在病机上,毒邪致病,伤及脏腑,导致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遂致病证丛生。在临床表现上有热、火、毒的征象,并有传染性、骤发性、火热性、顽固性等特点。在治则上,以解毒清热为大法。在方药上选用具有苦寒、咸寒及甘寒之性、解毒清热之效的中草药。可见先贤们从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毒”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并总结了有关“毒”的独特临床论治规律,使其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毒”的概念 毒在中医学的含义非常广泛。大体上说毒有外毒、内毒之分。外毒即六淫之邪转化为毒,也即邪化为毒。外邪之毒包括很多,如疫毒、气毒、药毒、虫兽毒等。内毒为外邪内侵,蕴久成毒,也即邪蕴为毒。内生之毒是在情致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或年老体虚、慢性久病等基础上所形成。内毒与外毒常互相关联。外邪入侵,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障碍,使机体生理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可产生内毒。内毒又耗伤正气,易感染外邪,二者互为因果,遂产生一些列的病理变化。毒的具体含义:一是指病因,如热毒、风毒、疫毒、瘴毒等外邪;二是指病名、病证,如丹毒、毒痢、中毒等。三是指病理因素或病理产物,或包含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理概念。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氧自由基、酸中毒、过敏介质、微生物毒、新陈代谢毒素、致癌因子、炎性介质等都可看成是中医的毒。而这些内生毒邪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和转归。 “毒”的致病有许多特点,突出表现为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热象较盛、病变复杂、传变迅速、顽固难愈等。 三、“毒”在病机演变中的作用 毒在疾病的病机演变上既可直接侵入机体为患,也可成为许多病理产物的物质基础,发展为病情变化的病理因素。既是疾病之因,又时疾病之果。如糖尿病之毒是内生之毒,包含糖毒、脂毒、炎症等,是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导致痰、湿、瘀、浊、热等病理产物蓄积而生成的具有毒害作用的病理物质,这些“毒”又致气血逆乱,血脉不畅,经脉瘀阻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显然,糖尿病之毒是以痰、湿、瘀、浊、热等邪为其形成的物质基础,而痰、湿、瘀、浊、热等邪的胶结壅滞,深伏于经脉又是毒形成的条件,所以毒损肝络,肝失疏泄,使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发生糖尿病,这和当前现代医学流行的肝内炎症学说是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发生糖尿病的论点是相符的。 再如,“毒”、“瘀毒”在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瘀久可以化热,“热毒”成为毒的主要表现方式。此外,痰、湿、浊、寒之邪日久不去,正虚邪盛,亦可从化为毒,形成瘀可化毒,毒可致瘀,两者交结凝滞,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以致变证丛生。 四、“毒”的治法 解毒(清热解毒)是毒证的基本治疗法则。具体治法可根据病因病机、证候、体质因素的不同,依其病情的轻重,采用清热解毒或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