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下).ppt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目前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困惑及其对策 第一讲:如何管理网瘾学生 网络游戏被称作“电子海洛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可爱的孩子深陷“网瘾”误区,又有何对策能够解救他们,避免他们受“网瘾”毒害,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网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 (Goldberg)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中小学生“网瘾”一般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女生为主的沉迷于网络聊天类型,即“网络关系成瘾”,她们沉湎于虚幻世界人际交往;二是以男生为主沉迷于网络游戏类型,他们沉湎升级后的快感、闯关后的满足、打杀过程中的惊险刺激感。 一、“网瘾”形成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首先是中学生的性格。 其次中学生的虚荣心导致他们想“赶时髦” 第三是中小学生对网络的错误认识。 最后是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它主要包括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与坚持性等。 (二)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 据199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福建五大城市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中自述“感到孤独”的独生子女约达到了20%,其中,感到非常孤独的为6%,感到比较孤独的为13.9%。他们可能在物质生活上要比50后、60后、70后孩子优越很多,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家庭原因一:儿童孤独 心理学认为:儿童孤独症常发生于2-5岁,尤其是3-4岁之间,这一阶段恰好是儿童语言、交往、获得生活技能的关键时期,过度的孤独感会对他(她)的一生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语言障碍、破坏性行为、社交中令人难堪的行为、危险行为、自伤行为、社会退缩行为、精神疾病等等残。虽然大多数孩子并没有严重到患孤独症心理疾病的地步,但孤独的童年或多或少在其心理留下阴影,也为以后沉湎于网络,甚至以过激行为相逼埋下了伏笔。 家庭原因二:儿童厌学 儿童学业压力大 父母粗暴教育 儿童缺失健康的兴趣爱好 (三)学校因素 首先,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作业负担相应减少,从而有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供学生自由支配。 其次,部分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遭受挫折困扰,他们往往不能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二、解决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从根本解决孩子的“网瘾”。 1、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认识网络。 2、父母做家长更要做孩子的朋友,随时沟通,充分倾听孩子生活学习的感受 3、父母还要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如要求孩子不玩或少玩网络游戏,自己先得做到。 4、父母还要尽可能带领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这样既能启发孩子的思维、灵感,又让孩子感受到了爸妈的榜样力量和温暖,同时培养了孩子开朗、乐观,自信的性格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减少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所事事流向网吧。 其次教师、同学应该以“爱”来包容“网瘾”同学,不要孤立、敌视他们,把他们当作洪水猛兽,相反应该积极帮助、鼓励他们走出网络阴影。 苏霍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最后,学校利用微机课等倡导学生理性上网,使网络成为学习工具。 21世纪不会上网就是文盲,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在这个信息时代,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让学生远离网络是不切实际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以及有效控制上网时间的问题。 (三)自身方面 中小学生应该自觉加强对沉迷网络危害的认识,结交益友、良友,自觉抵制“网瘾”。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认识决定其态度和行为。因此,要解决中学生“网瘾”问题,必须从提高认识入手。要启发学生认清沉迷网络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到过度依恋网络对学生的学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从思想根源上使“网瘾”同学从“要我戒”到“我要戒”,这样自然就事半功倍。 (四)社会方面 中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国家的兴旺强盛、社会的和谐安定、祖国的未来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呼吁健康的网络环境,坚决抵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培养青少年成才和全面和谐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和创造者。 总之,网络环境下我国学生“网瘾”问题突出,无论是对其个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还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着消极的影响。中小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中,主体性和自觉意识尚不够高,在充塞着鱼龙混杂的信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