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 2012级 思政(1)班 刘胜青 201220010127 社会管理学院 一、教学理念 四、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六、教学重点、难点 八、教学过程 十、设计方案修改 二、教学任务 七、教法与学法 五、教材分析 九、教学评价 一、说教学理念 1、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即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使他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适当补充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更明确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突破重难点,并在生活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 二、说教学任务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任务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第二,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第三,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在运动中认识和掌握规律。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按规律办事。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概念:通过图片、举例以及对哲学词句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与记住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 通过现实事物的分析,学生能够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四、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上一课中,学生学习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内容,这些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些都为本框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五、教材分析 〈二〉、教学内容 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六、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确立依据: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理解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键,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动观,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b、规律是客观的 确立依据:这个问题不仅是本框题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规律观的基础。因此成为本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a、?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确立依据: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容易区分。如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就难以理解,所以把它作为难点。 b、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确立依据: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对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但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又可以利用规律不好理解,因此成为本课的难点。 七、说教法和学法 课的类型:综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教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小话剧的形式设问导入,通过形象生动的情境设疑,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讨论法 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哲学以及收集来的富含哲理的典故等,采用事例,进行具体、形象的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七、说教法和学法 3、讲授法 通过教师对教材进行有逻辑的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