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抗日战争第一节教案分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抗日战争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实现 一、卢沟桥事变及平津作战 1、卢沟桥事变 2、中日两国的反应 3、平津作战 1937年7月7日夜,位于北平西南十五公里处、宛平境内的卢沟桥,正在进行军事演习的日军声称一名士兵失踪,需进城搜索,被国民党军队拒绝。日军即向卢沟桥、宛平城发动进攻,二十九军吉星文率部抵抗,卢沟桥事变由此爆发。 中日两国的反应: 日本——增兵华北、扩大侵略 国民政府—《庐山谈话》 中国 中共 —呼吁立即实现国共合作 社会各界—要求政府实现抗战 “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主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如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如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也将成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变成了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的整个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所以,“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小,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二、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 (一)中国政府进入战时状态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国共两党的抗战政策 (四)抗战初期的中国战场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3、中共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广泛性和复杂性 2、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 3、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 4、有广泛的国际援助 (三)国共两党的抗战政策 1、中共洛川会议 (1)讨论分析全国抗战后的新形势 (2)分析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危害和影响 (3)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4)确定“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 (5)加强党对军事工作的领导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打倒日帝。2、全国军事的总动员。3、全国人民的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抗日的外交政策。6、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抗日的族团结。 2、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党务——改合议制为领袖制 施政——《抗战建国纲领》 《抗战建国纲领》: 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 军事—加强军队政治训练及其他非正规军组训 政治—组织国民参政会,改善各级政治机构 经济—改善民生,发展各种经济 民众—组织职业团体,保障言论出版自由 教育—训练专门人才服务抗战 (一)中国政府进入战时状态 战区分布 第一战区:蒋中正 辖区 平汉、津浦铁路线 第二战区:阎锡山 辖区 晋、察、绥 第三战区:冯玉祥 辖区 苏、浙 第四战区:何应钦 辖区 闽、粤 第五战区:蒋中正 辖区 山东 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遭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劝以应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2编“外交”,第27页 ) 8月15日日本发表声明“中国方面如此轻侮帝国,非法残暴无所不至,我在华侨民的生命财产,陷于危怠,帝国隐忍已达极限。为膺惩中国军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反省,今已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345) ” (四)抗战初期的中国战场 1、两个战场并存的原因 (1)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为开辟敌后战场提供条件 (2)国共两党抗战初期军事力量的悬殊 2、正面战场的全线抵抗 华北各地的激烈抗战 淞沪会战 华东、华中的抗战 南京保卫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美)易劳逸:“(蒋介石)冒了一生中最大,也是最有争议的一次风险。他决定把战争的主战场从华北转移到上海。南京的战略家们认为,比起华北的开阔地带来,上海更适宜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