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康复护理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小组成员:钟婕 杜方 秦小芬 黄婷 田英瑞 :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激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高发年龄为30~5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一)颈椎的解剖结构 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包括1个椎体、1个椎弓及7个突起(1个棘突、1对横突、2对关节突),椎体排列成前凸形状,也是正常颈椎应有的生理曲度,各个颈椎有其相应特点。 (二)病因 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基本原因) 2.损伤 3.颈椎先天性的椎管狭窄 (三)颈椎病常见类型 1、神经根型颈椎病 是由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 关节突移位、骨质增生或 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 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 颈神经根所致。 2、脊髓型颈椎病 由颈椎间盘突出物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的引起脊髓血管痉挛,缺血而产生的脊髓损害症状。 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居多,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0%~15%。 椎间关节退变压迫并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4、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抑制症状。 5、混合型颈椎病 常以某一类型为主,其他类型不同程度合并出现,病变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 中老年以上患者,有较典型的颈、肩、上肢疼痛、不适及头痛、头晕等症状和颈椎的X线平片改变,颈椎病的诊断不难确立。 (四)颈椎病的功能障碍 (五)主要功能障碍评定 (一)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职业、生活习惯、枕头高度、姿势、日常锻炼动作是否幅度过大,有无外伤、受寒的诱因等。并根据颈椎病临床分型的症状与体征进一步明确判断。 (二)特征性检查 1.压顶试验(Spurling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重叠用力向下按压患者头顶,若患者出现一侧或双侧手臂痛、麻者为阳性,说明神经根受压 2.臂丛牵拉试验(Eaten试验):患者坐位,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抵于患侧颞顶侧,一手握住患侧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患肢出现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3.前屈旋颈试验(Feng征):令患者头颈前屈,做头部左右旋转运动,如颈椎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4.低头试验:患者站立,双足并拢,双臂在体侧自然下垂,低头看足尖1min。 5.仰头试验 患者站立,姿势同低头试验,头后仰,双眼看屋顶1min,症状及意义同低头试验。 辅助检查 1.X线平片检查:可观察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生理曲线变直、反张、发育畸形等改变) 2.CT检查:重点了解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椎管狭窄、神经管狭窄、横突孔大小等。 3.MRI检查:了解椎间盘突出程度、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其他检查:肌电图、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检查等。 功能评估 可采用日本学者和日本骨科学会的评价量表,对颈椎病的症状体征进行单项评估或综合评估。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评价: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等人的评价量表。 1. 卧床休息 要注意枕头的选择和颈部的姿势。应选用硬度适中,圆柱形或有坡度的方形枕头。惯于仰卧位休息的患者,可将枕头高度调至12~15cm,将枕头置于颈后,头部略微后伸,使得颈椎得到很好的托承;惯于侧卧位休息的患者,可将枕头调到与肩等高水平,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使颈部和肩胛肌肉放松,缓解颈部肌肉痉挛。 主要用于颈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可用于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1)牵引方式: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较多用坐位牵引。 (2)牵引角度:根据病变部位而定。一般是上位颈椎前倾角度小些,下位颈椎前倾角度大些。如病变主要在上位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10°;如病变主要在下位颈段(C5~C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在15°~30°。 (3)牵引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是自身体重的10%~20%,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初始重量较轻,多数为6~15kg,牵引过度(超过20kg)可能引起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年轻力壮者选用重量可重些,年老体弱者应选择较轻重量。 (4)牵引时间:持续牵引一般20min,间歇牵引20~30min为宜,每天1次,10~15天为一疗程。年轻力壮者牵引时间可适当长些,而年老体弱者要适当缩短。 (5)牵引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