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jnc看中西结合高血压诊疗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物厚朴汤行气除满、去积通便,去处下焦壅滞,合莱菔子、火麻仁以助泻浊之力,佐以苓、术、陈皮健脾化生痰之源,加干姜又有顾护脾阳,防止诸药寒凉伤正之意。 诸药合用,便通气畅。 ◇所谓“病在上,取之下”。通腑泄浊法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气机升降有度,眩晕自止,血压得稳。 1、腹痛腹胀、和/或排气减少、和/排便不畅、甚至便秘,或者每日进食不减,而排便量少,失气频传,或虽然排便,却燥如羊粪。 2、可兼有口气臭秽,嗳气吞酸,面红油赤,痰粘尿黄,口干舌燥,心烦易怒,乱梦缭绕,发热汗出, 3、立位腹平片或CT:小肠有阶梯状气液平面、和/或结肠积气、和/或粪块影。 4、舌苔厚腻、脉弦滑有力 使用下法标准 下法说明 无论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还是肺部感染、脑梗死、皮肤病等等,无论病久还是病急,凡符合以上标准,皆可邪热攻下 大便头干不出者,当给予开塞露灌肠或蜜煎导开路。 攻下当平脉辨别虚实,“脉沉取有力者为实,沉取无力者为虚”。 如仅有1-3条,而脉虚无力,或细或大,或浮或沉,或弦或紧,当益气温阳、填精益血基础上给予泻下,不可妄下,伤及正气 泻热攻下方 厚朴20g,枳实15g,酒大黄10g,栝楼20g,火麻仁30g,炒杏仁10g 咳喘者:加清半夏、桔梗、芦根、冬瓜子 尿黄口苦者:加龙胆草、栀子、黄芩 心烦乱梦者:加黄连、龙骨、牡蛎、炒酸枣仁 脉沉有力者:加升降散 脉洪大有力者:加白虎汤 脉细数者:加增液汤 脉弱无力者:加人参黄芪汤、济川煎 脉紧畏寒者:加附子、桂枝、干姜 停用下法标准 1、便畅:大便1-3次/天,便量较多,而非日一次,便少如豆。大便从球或硬块,变成条状,或稀溏如粥,不可泻如稀水,恐伤正气。 2、兼有的症状减轻 3、腹平片或CT:气液平消失,积气、分块消失; 4、脉和:脉抚之平缓,不急不燥,按之不硬不软。腻苔变薄 下后调养 便下后,参其脉证,随证治之。 纳呆者,香砂养胃丸和越菊保和丸主之; 虚弱者,可以糜粥养之; 便溏者改参苓白术散化裁; 泻下不止者: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主之; 食正常,便又不通2日者,可再下,标准同前。 食少便秘者,多虚弱之人,当视其腹部诊查情况,确定下法时机。亦可常以蜜煎导入肛,2粒一次,每夜睡前应用一次。 2、汗法治疗高血压病 李某,女,74岁 高血压病20余年,10余年服用尼群地平控制血压 近2月来血压不稳,反复调整多种降压药物不效,波动于90-170/60-100mmHg 2012年9月11日初诊,面晦、头晕、畏寒、颈酸轴,颈汗、寐差 脉沉小无力 辨证为为阳虚寒凝之柔痉, 予桂枝加葛根汤化裁 方药组成: 桂枝12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5片 大枣5枚 葛根15g 羌活10g 防风10g 3副,服如桂枝汤将息法取汗。 二诊,头晕减轻,汗出已减少,寐转佳,仅服用尼群地平,血压2日来稳定在100-130/60-80mmHg,仍畏寒、颈酸轴,脉沉无力,嘱上方继续服用,不必啜粥覆被取汗,待身不冷、自汗止、咽痛则停。 三诊2012年10月20日,诉应用上方待自汗消失、咽痛后停服,当时血压平稳,且尼群地平减量,血压稳定在100-120/60-80mmHg。 近来感寒,上证又作同初诊,诊其脉仍沉小无力,仍以初诊药方再服3剂又效,之后予以益精养血膏方调养,至今未发病。 按: ◇高血压病西医治疗无外乎六类药物,并主张长效平稳降压。 ◇然该案血压不稳,高时服用,导致低血压,低时不服,血压又突然增高,病人痛苦,医者束手。 ◇笔者追问2月前空调吹拂后诱发症状,畏寒、颈轴、颈汗,脉沉小无力,正所谓《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在原方之中加入防风、羌活加强祛风除湿、散寒止痉之功。 桂枝汤将息法,一剂汗透,寒解痉除; ◇何以二诊不再啜粥取汗? 只因虚人汗透症减,恐努争汗出伤正; ◇何以方药不变? 殊不知,桂枝汤本调补阴阳之佳剂,加之葛根养阴升阳,力求正气复而邪气渐出; ◇何以汗出咽痛则止?《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气恢复,加之与阴而汗出者,为阴阳平之象,如继续服用上方,而致咽痛者,知其伤阴化热矣。 续按 本为虚人,当重起居、避寒暑 三诊受寒又作,脉症同前,故原方仍用得效。 调养:知其老年素虚,精血不足,仅补气血,势单力薄,故嘱坚持服用调补精血之膏方,则症状未作 续按 汗法药物服用方法 “辅汗三法”:每次趁热服用汤药后 (1)啜热粥200ML,或多饮热水200ml,促汗; (2)温覆:盖被子,保暖发汗; (3)连续服药:不能早晚各一煎,而是一下煎出两料来,2-3小时服一次,每次喝完都在喝一碗热稀粥,糖尿病者饮热水,直至正汗出乃止。建议最好在晚饭后服用,汗出后可洗热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