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与孔隙水压力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水和孔隙水压力 2006.9. 目 录 1 地下水的赋存和静水压力 2 渗流、渗透力和渗透破坏 3 超静水压力 4 地下水与工程 1 地下水的赋存和静水压力 1.2 地下水位和水头 第一层地下水的稳定水位 静水压力为零的位置 不一定是饱和土和非饱和土的分界线 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潜水面,静水压力为零。 承压水零压面根据压力水头确定。 与潜水水位相同,其水头位置也是静水压力为零的位置。 地下水位和水头 波动决定于补给、排泄的平衡关系 地面水和地下水, 统一的水循环。 补给大于排泄,地下水积累,水位或水头上升; 排泄大于排给,含水层中的水被消耗,水位或水头下降。 地下水位和水头 超采开采静储量,伴随着补排关系的变化,地下分水岭外移,地表水转为地下水。 地下水位低时,地表水转入地下,甚至消失; 减采地下水位升高后,增加静储量,地下分水岭内移,地表水增加,以泉的形式溢出。 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又出现地面泾流。 1.2 包气带水和毛细带水 包气带水 1)位于地下水位和毛细带以上,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通道; 2)只有一部分孔隙充水,呈非饱和状态; 3)存在基质吸力,孔隙水压力为负值; 4)压力不能用普通方法量测,只能用张力计或基质吸力计量测; 5)渗透系数对于同一类土不是常数,随含水量而变,含水量越低,渗透系数越小, 毛细带水 1)上升高度与土的颗粒大小、颗粒级配有关,粘性土上升高度较大; 2)随高度增加,含水量降低,由毛细饱和带过渡到非饱和带 3)孔隙水压力为负值; 4)存在毛细滞后现象, 3 潜水和承压水 同一含水层,随空间位置不同,有的地方表现为潜水,有的地方表现为承压水,但静水压力为零压面(潜水水位和承压水水头)仍是连续的。 随着季节的不同,年度的变化以及人为干预,同一含水层的性质可能转化,从潜水转为承压水或从承压水转化为潜水。 层间潜水 4 上层滞水 局部性和暂时性,无统一的有规律的水位,形不成统一的有一定规模水体, 上层滞水下边存在非饱和带。 不存在侧向地下水体补给,更无下层含水层的越流补给 上层滞水 工程建设后有时可能不复存在,但也可能使水体扩大,连成大片。 对工程的主要影响是基坑开挖,破坏土钉墙稳定,造成桩间土坍塌 是否存在浮力?视水体与建筑物的相对尺寸和相对位置而定。 5 裂隙水和岩溶水 水体形状的高度不规则性 水流性质和特殊性 富水性的高度不均匀 6 孔隙水压力形式: 静水压力。静止的地下水只存在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就是静水压力。 渗流孔隙水压力。作渗流运动时,除静水压力外,还有沿渗流方向的渗流孔隙水压力,产生渗流力。 超静水压力。由于某种静力或动力作用,在静水压力基础上增长,有非稳定性质,有发生、积累、消散的过程,对土的有效强度影响很大。 负孔隙水压力。存在于非饱和土中。 7 静水压力特征 ? 压力的等向性 压力的三角形分布 与土的渗透系数无关 与土的孔隙度无关 孔隙水中静水压力的传递 砂土、粉土、粘性土 均适用有效应力原理 包括水压力、浮力 密实的硬粘土,是否传递水压力?是否服从达西定律而流动? 是否作用静水压力?地下结构上是否作用完全的浮力? 7. 地下水位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 降低地基承载力,建筑物附加沉降 增加地下工程防水抗浮设施 产生湿陷、胀胀、溶陷、冻胀 加剧液化势 边坡失稳,老滑坡复活 治泽化、盐碱化、改变环境 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 产生地面沉降 诱发地面塌陷 诱发地裂缝 造成海水入侵 造成水源枯竭,水质恶化 ? 2 渗流、渗透力和渗透破坏 2.1 流网 稳定渗流场的 拉普拉斯方程: ψ为流函数, φ为势函数 流网性质 (1)???? 等势线与流线正交; (2)???? 如各等势线间的差值相等,各流线间的差值相等,则各网格的长宽比相等; 流网性质 (3)如研究区总流量为,划分为个流线分道,则每分道流量为 如研究区总水头差为,划分为个等势分格,则每等分格的水头差为 (4) 当a=b时,流经研究区的流量由下式求得: 流网性质 (5) 不透水边界,等势线与之垂直,流线与之平行; 等水头边界,流线与之垂直,等水头边界就是等势线; (6)?等势线越密,水力梯度越大;流线越密,流量越大。 (7) 网格越密,水力梯度、流速、流量越大,由渗透造成的孔隙水压力越大,越易产生渗透变形(渗透破坏); 反之,网格越稀,水流越平稳。 2.2 越层渗流的水头变化 无越流渗透 2.3 渗透力 地下水在土体流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