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本构理论e要点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本构方程 §3—1 概 述 §3-2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塑性力学的附加假设 §3—3 弹塑性力学力学模型 §3—4 弹性本构方程、弹性应变能函数 §3—5 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分解的物理意义 §3—6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的分解 §3—7 塑性应力偏量状态与Lode应力参数 §4-4 屈服函数·主应力空间·常用屈服条件 §3—9 加载准则、加载曲面、加载方式 §3—10 弹塑性应变增量、应变偏量增量间的关系 §3—11 塑性本构方程(增量理论) §3—13 塑性本构方程(全量理论) §3—17 岩土材料的变形模型与强度准则 §3—18 本章小结、关于余能的概念 Mises认为:用一个圆来连接这六个顶点似乎更合理,并且可避免因曲线不光滑而造成的数学上的困难。因此,Mises屈服条件在主应力空间中的轨迹是 外接于Tresca六角柱体的圆柱体,如图所示。 于是Mises提出了另一个屈服条件——畸变能条件,即认为当物体内某一点的应力状态对应的畸变能达到某一极限数值k时,该点处材料便屈服,由畸变能公式(3—42)有: (3—57) 其中k为表征材料屈服特征的参数。其确定方法为:若用简单拉伸试验和纯剪试验来测定,则: Hencky认为:当韧性材料的形状改变能密度 达到一定数值k′时,材料便开始屈服。 (3—64) 1937年纳达依(A.Nadai)认为当八面体剪应力达 到一定数值时,材料便开始屈服。即: (3—65) 1952年诺沃日洛夫(В.Б.Новожипов)又对Mises条件的物理意义用剪应力的均方值给了又一个解释。 以上各种屈服条件的解释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是存在有内在联系的。 3.Tresca屈服条件与Mises屈服条件的比较 通过实验验证:一般认为Mises条件比Tresca条件更符合实 验结果。而在实际使用中各有优缺点:Tresca条件是主应力分量 的线性函数,因而对于已知主应力方向及主应力间的相对值的一 类问题,是比较简便的。而Mises条件则显然复杂得多。但是从 理论上讲,最大剪应力条件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屈服的影响,似 有不足。而畸变能条件则克服了这一缺点。 上述讨论,一般以简单拉伸试验为准(已知值)。此时在主应力空间中,Tresca正六边形内接于mises圆柱面。于是在π平面上,如我们规定在简单拉伸时两种条件重合,则当应力状态特征角 时为简单拉伸重合应力点A, 时为简单压缩重合应力点C(图3—26)。 当以纯剪切试验为准(已知 值)。此时,在主应力空间中Tresca正六边形外接于Mises圆柱面。在π平面上Tresca正六边形柱面外接于Mises圆(图3—23、3—24、3—25中均未画出)。于是在π平面上,如规定纯剪切试验时,两种条件重合,则 = 0 时为纯剪重合应力点B(图3—26)。 §4—6 加载准则·加载曲面·加载方式 1、加载准则 ⑷、各向同性体 所谓各向同性体:是指过物体内一点沿任何方向 上的物理力学性质均相同的物体。其独立的弹性常数只有两个。 各向同性体两个独立的弹性常数通常取为: 弹性模量 E 和泊桑比υ ⑸、各向同性弹性体的本构方程 ① 用应变表达应力的广义虎克定律 (3—23) 下式中λ和μ 称为拉梅常数。 (3—24) ②.用应力表达应变的广义虎克定律 (3—29) ③.用球应力与应力偏量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 (3—34) 此式说明各向同性弹性体的本构方程也可表示为:应变球张量与应力球张量成正比,应变偏张量与应力偏张量成正比。 (3—30) 体积弹性模量 K 剪切弹性模量 G 0 泊桑比 0 ν 0.5 弹性模量 E 0 拉梅常数 λ 0 解:设υ= 0.5,由式(3—34)第一式及式(3—33), 例3—3 当泊松比υ= 0.5时,为什么表示材料不可压缩性,即体积不变。此时的剪切弹性模量 G 与拉压弹性模量 E 有什么关系? 所以,体积应变: 说明材料体积不变,即材料有不可压缩性。又由式(3—28), 得: 1、球应力(平均正应力)引起了单元体全部体变而 不包括畸变;体变是弹性的。 2、偏应力引起了单元体全部畸变而不包括体变。塑 性变形仅是由应力偏量引起的。 事实上,由于应力状态中发生体变的球应力始终 存在、发生弹性畸变的偏应力也始终存在,因此整个 变形阶段弹性变形是始终存在的。当应力超过屈服极限而发生塑性变形时,始终还伴随着弹性变形,故而 这个变形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