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及采区车场设计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甩车场的高低道 1、中部甩车场高、低道的最大高差一般取0.5m,设计规范规定最大不超过0.8m; 2、高、低道竖曲线起点错距; 3、高、低道线路中心距 高低道线路中心距1t、1.5t矿车600mm轨距1.9m,900轨距2.1m。 二、甩车场线路设计 甩车场线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斜面线路、坚曲线及平面存车线路。甩车场的设计计算,主要是计算甩车道的平、立面尺寸。在此基础上,算出一个车场的闭合线路,即由轨道上山甩车道岔算至轨道巷(石门、绕道)存车线道岔末端的全部平、立面尺寸,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甩车场线路。 设计作图及计算方法 按照下表计算相关数据,进行作图,利用EXCEL进行计算,较为简便。计算后进行作图,互为印证。 第三节 采区下部车场设计 一、下部车场基本形式 采区下部车场包括采区装车站和轨道上山下部车场两部分,其相对位置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及调车方式确定。当轨道上山作主提升或运输大巷用胶带输送机运煤时,都不设采区装车站。因此,这两种情况只有轨道上下部车场。 采区下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根据装车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绕道装车式及轨道上山作主提升的下部车场。设计较为简单,基本形式如下: 二、下部车场设计 采区轨道上山下部车场由轨道上山下部斜面线路、竖曲线和平面绕道线路组成。其中平面绕道线路包括存车线路和存车线末端道岔与大巷或石门相连的联接线路。 (一)采区轨道上山下部车场设计一般规定及主要参数的选择: 1、采区下部车场绕道布置 1)下部车场绕道线路出口,可朝向井底车场方向; 2)当煤层倾角为12—25°时,宜采用顶板绕道;煤层倾角为12°以下时,可采用底板绕道; 3)绕道线路与运输大巷线路间的平面距离,可视围岩条件确定,但应大于15—20m,绕道线路转角取30—90°。 顶板绕道 底板绕道 2、采区上山下部平车场设计 1)平车场线路的平、竖曲线半径可取9、12、15、20m; 2)平、竖曲线之间应插人矿车轴距1.5—3.0倍的直线段,当轨道上山做主提升时,应插入一钩串车长度的直线段; 3)平车场存车线有效长度: (1)运输材料、设备及秆石的下部车场进、出车线长度取0.5列车长; (2)轨道上山作混合提升或主提升时,进、出车线长度不小于1列车长; (3)采用人力推车时,进、出车线长度取5—10辆矿车长。 3、采区上山下部车场高、低道布置 1)高、低道两起坡点间的最大高差不宜大于0.8m; 2)竖曲线起点前后错距不大于2.0m; 3)当上山倾角较大,高、低道高差也较大时,甩车线可上抬3°角;当上山倾角较小,高、低道高差较小时,提车线可下扎3°角。上抬角和下扎角不应超过5°。 4、采区上山下部车场线路坡度 1)高道存车线坡度取11‰; 2)低道存车线坡度取9‰。 (二)起坡角、起坡点位置的确定 1、起坡角的确定:由于轨道上山下部平车场设在运输大巷水平,轨道上山一般不再向下延深,因此其起坡角可视下述情况确定: 当轨道上山的倾角为20°—25°时.可不改变上山倾角,直接设竖曲线落平;当轨道上山的倾角小于20°时,为减少上山的工程量,可根据车场布置要求提前下扎一定角度,一般起坡角为20°—25°。 2、起坡点位置的确定:轨道下山下部车场常用双道起坡。而双道起坡又分不设高、低道的普通坡度起坡和设高、低道起坡两种。 轨道上山下部车场为普通坡度平车场时,其提甩车线起坡点没有前后错距,即一点落平,线路尺寸计算简单。 轨道上山下部车场存车线采用高、低道布置时,其提甩车线起坡点的位置有前后错距,规定不大于2.0m。 谢谢大家! (二)软岩巷道的支护方法 1.软岩巷道的围岩加固 1)围岩注浆;2)围岩锚固; 在软岩中采用锚喷支护应注意几点: 1)适当增加锚杆长度和密度,长度尽可能超过围岩松动圈的深度,锚杆应尽可能沿垂直于失稳块体主滑动面的方向布置; 2)使用钢筋、钢带和钢梁等把单根锚杆组合成整体的支护体系,使巷道周边轮廓形成能承受较大压力的闭合拱,以防止松动圈的扩大及岩块的冒落; 3)混凝土喷层应分两步进行。巷道掘进后,作为一次支护的喷层须紧跟工作面,作为二次支护的复喷混凝土,滞后适当时间和距离施工。 4)疏干、封闭; 对含水量大,渗透性强的含水层,可采取疏干措施。水量不大,或渗透性较差的含水层中开掘巷道,则采用及时封闭的技术措施。 2.可缩性金属支架支护措施 在软岩及采动影响强烈的巷道中,常使用U型钢可缩件支架支护。 3.封闭式碴体支护措施 (三)巷道底鼓的防治方法 1.加固法: 1)底板锚杆; 2)底板注浆; 3)封闭性可缩性金属支架; 4)混凝土反拱。 2. 卸压法: 1)切缝卸压钻孔卸压; 2)钻孔卸压; 3)松动爆破卸压; 4)卸压槽卸压。 (四)巷道围岩注浆加固 1. 注桨材科: 水泥注浆、化学注浆。 2.注浆孔布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