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传递过程及变化.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墨传递过程及变化.ppt

第一节 油墨的传递过程及变化 一、油墨流变性能的变化和要求 二、油墨干燥性能的变化和要求 墨桶 墨斗 墨桶中处于静止不动状态的油墨通常通过两种途径传递到墨斗: 屈服值高、触变性大、愁厚的油墨,有印刷操作者借助墨刀传递到墨斗,这在需墨量大、路径远,例如全张或者双张多色平版胶印机,就显得劳动强度大,效果不佳。 对于流动性大、几乎呈牛顿流体的高速卷筒纸平版胶印油墨,通常采用专用墨泵远距离集中输墨,来完成此段的传递,但不适合色序变换的印刷场合。 墨斗 墨斗辊 要求油墨始终与墨斗辊保持良好接触。基于墨斗辊一般仅仅低速间歇转动,油墨仅仅依靠自身的重力和本身的流动性和铺展能力,来决定它能否在很低的剪切应力作用下,依然良好地和墨斗辊保持接触和黏附,通常有三种状态: 油墨外观呈水平面的积聚状态,这类油墨屈服值低,黏度小,流动性好,下墨良好; 油墨外观呈现凸包形、不规则的堆积状态,这类油墨屈服值高,黏度大。因此,子啊墨斗辊上的黏附性也大,下墨依然良好; 油墨外观呈现凸包形、不规则的堆聚状态,尽管墨斗中依然有足够的油墨,但是却逐渐出现油墨与墨斗辊脱离接触的现象,发生下墨困难、乃至根本不下墨。这类油墨通常是屈服值高、黏度小、触变系数大,缺乏足够的粘附性。 实践证明,勤掏墨斗还具有了解墨斗贮墨情况,墨斗清洁程度,墨斗刀片和墨斗辊间隙状况,油墨干性性能等作用。因此,作为规范操作要求之一的勤掏墨斗必须提倡。 墨斗辊 传墨辊 墨斗辊输出的墨层通常呈现厚度不一,宽度可变,长度不一的带状墨条。为了使输出的墨条迅速打均匀,由墨斗辊输出的油墨通常要求尽可能宽,而厚度的差别不宜太悬殊,更不能把间隙顶死,否则久而久之造成此处的过度磨损、甚至漏墨到墨斗座内,造成油墨浪费和清洗困难。 传墨辊 着墨辊 油墨在极短的时间内,周期性、频繁地承受剪切、挤压和拉伸应力的作用,此时油墨的弹性力学行为突出。同时,在软质墨辊内耗产生的热量影响下,油墨的黏度变小、触变结构破坏、流动性增大,油墨在墨周向迅速打匀。 但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水珠滴落和墨滴飞散 对压的墨辊通常是软硬交叉配置的,压缩变形只存在于软质墨辊上。被传递的油墨进入辊隙,首先受到剪切、挤压作用,随着压缩变形加大,油墨受到剪切挤压应力作用也越大,使油墨的密度略微变大,体积略为变小。此时,如果油墨乳化量大,其水滴就会被挤压析出,悬挂在墨辊的左侧(剪切、挤压侧)。 当油墨通过最大压缩区域后,压力减小,油墨受到拉伸,油墨的密度变小、体积略有扩大,同时在油墨内部出现极微小的空泡核。随着辊隙迅速由小变大,使得内部压力小于大气压力的空泡变大、变长、泡壁变薄,知道空泡扩大泡壁破裂、断开,即墨层断裂,这就是油墨在传递过程中的空泡现象。 墨层分离时,如果丝头过长,极易飞散出细小的墨滴,发生飞墨故障。 飞散的细小墨滴带有同性电荷,会飘附到承印物表面造成脏点,飘落在工作场地、设备上形成污垢,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等。 为了避免飞墨的发生,可以预作检测:在黏性仪上涂布待印油墨至正常印刷时的量,黏性仪墨辊运转的速度和印刷机的同步,在墨层发生拉伸、断裂的一侧,放置A3大小的白纸,黏性仪连续运转15分钟,如果有墨滴飘附在纸面,就应该换用丝头短的油墨,或者在飞墨一侧设置与飞墨墨滴同性电荷的隔离防护罩等。 着墨辊 印版 基于有水平版胶印先水后墨的润湿原则,在着墨辊向平版印版图文着墨前,着水辊必须先向印版非图文区域供水。 着水辊首先与平版印版全面接触,非图文区域是高能表面、表面能远远高于润湿液,极性性质的润湿液自发地、先入为主地润湿高能表面的非图文区域,使其表面能下降;图文区域的表面是一层非极性的有机膜层,表面能低于润湿液,因此润湿液并不能润湿图文区域,只能使图文表面的剩余墨层在本印刷周期内发生第一次乳化; 当着墨辊与印版全面接触时,已有润湿液覆盖保护的非图文区域,按极性理论“相似相亲和,不相似不相溶解、不相亲和”的规律,着墨辊在非图文区域不着墨,着墨辊只是在此处发生本印刷周期的第二次油墨乳化;着墨辊与图文区域接触时,根据极性理论和物体表面自发吸附低能流体的客观规律,着墨辊上的油墨顺利润湿图文表面,并在此发生本印刷周期的第三次油墨乳化。 平印胶印先着水和后着墨过程,可以得知: 追求低乳化值(油包水型的乳化—W/0)、无公害的水墨平衡的理念是正确; 增强油墨亲油疏水性能,降低油墨的游离脂肪酸,提高油墨固体组分的分散稳定性、着色力和颗粒细度是油墨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选用表面张力低,ph值呈弱酸性,近乎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润湿液; “水小、墨小”的工艺规范和操作要求是可行的、科学的。 印版 橡皮布 在印刷压力作用下,平版印版的图文、非图文均和橡皮布接触,不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