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不可能一一攻破。 A. 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B.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中国航天工程8度飞天,8次飞跃,在飞向太空的一次次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工程管理模式和方法;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这些丰硕成果又为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 * 认识与第五课中的意识是不同的。 认识属于认识论,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的范畴比认识大。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源于实践的需要) 因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过程中产生。 1、认识的来源和意识的来源的区别? 2、认识是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认识是怎样得来的? 1973年到1978年,第一期青藏公路 科研组经过艰苦努力,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路基研究中提出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除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段及融区外,一般均应遵守宁填不挖”的设计原则,并取得了根据不同地基条件和路基干湿类型,推荐9种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等成果。 华佗和麻沸散 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受伤有病的人很多。当时没有麻醉药,手术时病伤员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名医华佗因一次饮酒过量发现:酒有麻醉作用。他就叫病人手术前先喝酒以减轻痛苦。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后来华佗听说吃了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会人事不醒。他找来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好大的毒性呀!经过不同配方炮制,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1、华佗为什么要研究麻醉药? 2、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 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所以不能用根本、之一、主要等)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注意: 判断: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名言评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并不是唯一动力 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判断、推理) 推动认识深化 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名言评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