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级第一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VIP

2011高三级第一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高三级第一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高三级第一次段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011.09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 ( B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3.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A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14. 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放烟花的中国传统方式点燃了亚运圣火,火药武器在中国古代最早出现于 ( C )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15.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D ) A 殖民扩张, 崇尚武力 B 人民主权,轮番而制 C 贵族统治,朁主当政 D小国寡民,独立而治 16. 右侧是一张著名的历史照片。照片中的人物从左到右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与这张历史照片相关的史实是( B ) A.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B.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C.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D.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17.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D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8.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 C )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19.读下表“中国20世纪60—70年代粮食产量变化”,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在70年代末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D ) 时 间(年) 1960 1962 1970 1978 1979 产 量(亿 斤) 2370 3400 4300 6000 6642 A.农业税的取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21.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D )。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22.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B ) A.马歇尔计划 B.罗斯福新政 C.里根计划 D.布什计划 23.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 ) A.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B.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二、非选择题(56分) 38、2010年,“艰难的抉择”是网络流行语。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抉择”问题比比皆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 ——曹国藩《复李少茎中丞》 材料二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