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解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一、采收与生药品质的关系 生药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多少,而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的季节、采收的时间、采收的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的采收应包括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积累动态和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既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又要注意产量,以期获得高产优质的生药。 二、一般采收原则 目前,很多生药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还不清楚,因此主要是根据传统的采药经验,结合各种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制定采收原则。 (一)植物药类 1、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秋后春前,即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有效成分也较高。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生药全年可采 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剥离,伤口较易愈合。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 4、叶类 叶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 5 、花类 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有些宜于花蕾期采收,如辛夷、槐米、丁香。 采集方法:选择晴天分期分批采摘,采摘后必须放入筐内,避免挤压,并注意遮阳,以防日晒变色。 5、果实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山楂、栀子等;还有些应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如青皮、枳实、桔红等品种。 6、全草类 通常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生长茂盛收割,如青蒿、穿心莲、车前草、半边莲等品种。有些应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等品种;也有些是采集嫩苗,如春柴胡等品种;而马鞭草要在花开后采。全草类生药采收时大多割取地上部分,极少数要连根挖出入药,如北细辛、柴花地丁、车前草等品种。采集方法:割取或挖取。有的有两个采收季节,如茵陈,春节采的习称“绵茵陈” ,秋季采收的习称“茵陈蒿”。 7、菌、藻、地衣类 : 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松萝全年均可采收。 (二)动物类生药 1、昆虫类 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宜在三月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以成虫入药的均宜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 2、两栖类 一般夏秋两季捕捉 3、脊椎动物 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 4、生理产物 鹿茸需在清明后45-60天(5月中旬至7月下旬)锯取,过时则骨化。 (三)矿物类生药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开采 三、生药采收的注意事项 保护野生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与干燥 一、产地加工 1、 产地加工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除去杂质、促使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运。 要求: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异味(玄参、生地、黄精等须加工改变味道的例外),有效成分破坏少等要求。 2、常见的加工方法 (1)挑选、洗刷 (2)切 (3)蒸、煮、烫 二、干燥 目的:保证药品质量,也利贮藏。 常用的干燥方法 (1)阳(晒)干 是直接利用日光晒干,可将生药置于搭架的竹席、竹帘上晒在日光下,或铺于河滨砂砾地,其干燥时间可显著缩短适用于肉质根类;不宜采用本法的药材:含挥发油(宜 35 ℃ )、易变色、有效成分易破坏、易爆裂者。生药晒干后,要凉透后才可以包装。 (2)烘干 可不受天气的限制,加温时要注意富含淀粉的生药,烘干温度须慢慢升高,以防新鲜生药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烘干法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采用本法干燥。 (3)阴干 是将生药置于通风室内或屋檐下等阴凉处使水分自然散发,适宜药材:主要用于芳香性花类、叶类、草类生药、或者含水量少的,或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曝晒的。 麝香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 有条件的还可用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一、常见变质现象 (一)药材的防虫 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6~35℃左右)、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3%),害虫比较容易繁殖。 防治措施: 1、物理措施:曝晒、烘烤、低温冷藏、密闭。 2、化学措施:用低毒杀虫剂。 3、药材同处存放防虫 (二)药材的防霉 霉菌孢子,在适宜温度(20--25℃)、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5%)、适宜的环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