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药的鉴定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掌握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生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生药鉴定的主要方法;熟悉中国药典药材及饮片的记载格式和规定项目;了解生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重点难点: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生药鉴定的依据,生药鉴定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 第三节 生药鉴定的方法 第四节 生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 方法简介 ⑴中药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通存在,直接影响到生药的质量,影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的科学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以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药同名异物: 例如:各地商品生药,“白头翁”有多达20种以上不同的植物来源,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正品应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 正品“白头翁”含皂苷,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的作用,临床治疗阿米巴痢疾有效,而属于石竹科及菊科的一些同名异物白头翁则均无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王不留行”有12种,“独活”有15种以上,“贯众”有58种,“金银花”有20种,“沙参”有36种,“石斛”有48种植物来源。 现今各地所用“贯众”分属于多个不同的科,其中鳞毛蕨属绵马鳞毛蕨 、欧鳞毛蕨等同属植物的根茎及叶柄基部有间隙腺毛,所分泌的油树脂中含有驱绦虫成分绵马酸类,而属于其它科属的未见有间隙腺毛和类似成分。 中药同物异名: 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称天芝麻或田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青海叫千层塔,四川叫血母草等。 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有的地方称“红藤”,有的称“鸡血藤”,而豆科植物鸡血藤在某些地区又称“大血藤”。 ⑵在生药商品流通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特别是一些贵重生药,时有发现伪品或掺假现象。贵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番红花、冬虫夏草等。 如砂仁近年来由于用量增加,药源趋紧,致使一些非正品砂仁混入市场,造成品种混乱,影响疗效 又如以亚香棒虫草、香棒虫草、地蚕、人工伪制虫草及用白僵蚕冒充冬虫夏草等。 因此,有必要对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生药,通过调查研究,加以科学鉴定,澄清品名,尽量做到一药一名,互不混淆,保证生药的真实性,以及疗效和用药安全。 开展生药的品质评价,制订生药的鉴别依据和质量标准十分重要; 对来源单一的常用生药及其类同品以及进口生药,也都需要进行鉴定研究,制订可供鉴别、检验的依据和标准,以保证质量。 开展生药的鉴定研究,在发掘新药资源和寻找进口生药的代用品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血竭,产于印度尼西亚等地,进口生药,经考查发现,剑叶龙血树在我国云南应用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经鉴定研究以“广西血竭”为名入药。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 一、生药鉴定的法定依据 《中国药典》 局颁药品标准 2、取样原则: 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 ~ 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3、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厘米以下的生药,用采样器取样,每包至少在不同部位取2 ~ 3份样品。 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总样品),依对角线划×,分为四等份,取对角两份。重复操作至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及留样数(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的量不少于实验所用量的3倍数,即1/3实验分析,1/3供复核,1/3留样保存。 二、杂质检查 杂质包括非药用部位、沙石、泥块、尘土等,算重量百分比。 杂质重量百分比(%)= 第三节 生药鉴定的方法 一、来源鉴定 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等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 以原植物鉴定为例: 1、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意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果、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特征,如毛茸、腺点的形态构造。 同时注意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 2、核对文献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地、别名、效用等线索,可查阅相关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加以分析对照。 重要参考文献、著作: 《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新华本草纲要》、《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中药志》、《中华本草》、《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材品种整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