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颐养形神,尽其天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颐养形神,尽其天年

庄子:颐养形神,尽其天年   先秦文献中,“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后世道教和中医中的很多养生思想和修练方法,都可以从《庄子》中找到源头。 中国论文网 /6/view-7225333.htm   在庄子看来,个体生命的价值远高于世俗的功名,养生、尊生在《庄子》各篇章中频繁出现。但他又反对刻意追求长寿,讲究顺应自然的养生,对生死亦淡然处之。庄子的养生之道格外强调养神,并提出了“心斋”、“坐忘”的养神方法,以养神为核心也在日后成为东方养生哲学的突出特点。   《庄子符》记载了一段庄子与惠子的对话,可谓庄子养生思想的精辟总结。惠子问庄子,人是无情的吗?庄子说是。惠子又问,无情怎么能称为人呢?庄子解释说,我所谓的无情,是指人不因外部世界的好恶和情感损伤自己的身体,而应“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因自然”即顺应自然之法,“益”有增添之意,“不益生”指不违背自然规律肆意妄为,损耗精神和生命。无为、无情、顺应自然,便可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不刻意追求而尽其天年。用今天的话说,不正是为人生做减法之意吗!   豁达的生死观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和世间万物一样,是由阴阳二气化生而来,庄子也有这样的论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他指出,“吾身非吾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即自己的身体并非私有之物,而是天地自然托付给自己的。也正因为这样,庄子对人的生死抱有豁达超然的态度,“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甚至认为衰老和死亡是一种休闲和安息,“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如此说来,生与死皆为乐事,死亡又有什么令人恐惧和忧虑的呢!所以庄子感慨,干涸的池塘中的鱼儿,与其勉强维持生命,倒不如相忘于江湖了。   庄子不但对于生死有如此论述,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践行的。《庄子》记载了一段轶事:庄子的妻子去世,惠子前往吊问,却见庄子蹲坐在地,鼓盆而歌。惠子责怪道:与你过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你不哭也罢,竟然鼓盆而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答日:非也!妻子刚去世时,我怎能不悲伤,但后来想到,人的生与死皆是自然中气的聚散变化而致,与春秋冬夏四季的更迭一样。人死便如同安眠干大自然这个巨大的宅邸之中,我却为此悲痛号哭,这不是不懂生命的道理吗?所以也就不再哭泣了。   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提倡“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普通人固然很难做到,但若能学习庄子的精神,减少对死亡的忧惧,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身体健康必然大有裨益。   顺应自然,得享天年   庄子的养生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顺应自然。《庄子“养生主”即养生的要领之意。庄子在开篇即提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此“督”字,从狭义理解,可以解释为人体的督脉,主呼吸之息;从广义理解,可以解释为自然之道。“缘督以为经”即顺应自然之道,此为养生之常法。   庖丁解牛的故事为人们所熟悉,但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故事就出自《庄子“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的技巧对养生有何启示呢?想来便是人应该循自然之法而行,才能游刃有余,逍遥处世,尽其天年。   在《庄子》中,还有许多故事都颇有深意。右师只有一只脚,公文轩见到他十分惊异,问他这样的残疾是天生还是人为,右师平静地回答这是上天赋予的。可见在庄子看来,即便是肢体的残缺,因是自然形成,也应安然处之。   沼泽边的野鸟要走上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即便如此,它也不愿被豢养在笼中。   这样的寓言故事在《庄子》中随处可见,如《马蹄》篇讲到,“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龅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然而,遇到驯马的伯乐,修鬃削甲,用绳索马具束缚,驱使它们急速奔驰,还须步伐整齐,行动统一,如此一来,“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至乐》篇讲到,鲁侯将一只海鸟养在太庙中,以太牢(牛、羊、猪)来饲喂,甚至为其奏九韶之乐以为娱乐,但海鸟却十分忧伤,不敢饮食,三日就死了。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庄子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即便是肢体残缺、环境恶劣,也不应人为干预,违背自然规律对养生有害而无益。   注重养神,修身养性   古人认为,精、气、神是生命的基础,庄子云“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因此在养生之法中,养神比养形更为重要。关于如何养神,庄子指出:“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不应过度劳累和损耗。他还以水作比喻,“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人也应保持单纯、恬淡,顺应自然而动,即“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平易恬悛,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这里说的平易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