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养N_06苗种生产-wxt要点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半人工采苗与人工育苗的区别: 亲贝主要是天然贝(部分情形有养殖贝); 贝苗完全是在自然海区生长发育的。 采捕野生贝苗的优缺点: 贝苗适应性强、养殖成活率高、生产成本低; 受气候和海况影响大,采苗不稳定。 * 双壳贝类半人工采苗的原理 受精卵 浮游幼虫 足丝附着的稚贝期 足丝消失 固着型 足丝退化 埋栖型 足丝发达 附着型 * 一、潮下带海区采苗 利用浮筏和垂下式采苗器,在潮下带浅海采集扇贝等附着型贝类的贝苗,也称为筏式采苗。 采苗海区的选择 有亲贝资源; 潮流畅通、有回旋流; 水质无污染,浮泥杂藻少; 饵料生物丰富。 * 筏式采苗的设施 常用采苗器:采苗袋、棕网采苗器; 采苗水层:5~10 m为宜。 * 二、潮间带采苗 池塘式采苗 潮间带池塘采苗大多在潮间带中上区进行,适用于蛤仔﹑文蛤、泥蚶、缢蛏等埋栖型贝苗的采集。 附着器采苗 是在潮间带的中下区海涂,利用石制、竹制或水泥制采苗器采集牡蛎苗的一种方法。 孵化 从受精卵发育到浮游幼虫的过程叫孵化(时间因种类、温度而异,短者6-8h,慢者超过48h)。 孵化密度 一般15-50个/ml 孵化温度 一般与亲贝促熟培育水温相同 孵化率 D形幼虫数目/受精卵×100%,约在80%. 孵化过程不换水,采用充气和加水改良水质 * (三)选 幼 将健康的D形幼虫选到培育池中,弃去不健康的幼虫、畸形胚胎和死卵等,这一过程称为选幼(或称选优、选育)。 方 法 虹吸法(常用,地沟,300目 ,池子底部的可以不要了) 拖选法(从上面捞) 浓缩法(网箱浓缩,静止一段时间,使之上浮,将上层健康幼体倒入培养池内) * (四)幼虫培育 1、培育密度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3、水质管理 4、其他日常管理 * 1、培 育 密 度 通常为每毫升水体 8~10只幼虫。 影响培育密度的因素 有无充氧设施 培育水温 培育条件(水质、饵料等) 种类差异 *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1)幼虫饵料的条件 细胞大小10~20微米; 悬浮性,幼虫摄食机率高; 营养价值高,易被幼虫吸收; 饵料代谢产物对幼虫无毒害作用; 繁殖速度快,易培养。 *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2)饵料的种类 *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2)饵料的种类 *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贝类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饵料不同; 贝类幼虫对饵料有选择性; 各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优于单一饵料投喂; 微囊饲料等商品饲料可暂时性替代单胞藻。 *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3)投饵密度与投饵量 幼虫摄饵量与饵料种类、发育阶段、环境条件等有关; 每个双壳类幼虫的日摄饵量约为3000~8000个单胞藻细胞; 如果幼虫培育密度为10只/ ml,每天的投饵密度应为3~8万细胞/ ml。 * 表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的日投饵密度 *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投饵量的计算 日投饵量= 例:给160μm的牡蛎幼虫投喂金藻,日投饵密度以4万细胞/ml计,幼虫培育池水体积为10m3,残饵密度为1万细胞/ml,饵料池中的金藻密度为200万细胞/ml,则每天投饵量为: (40000-10000)×10×10 6 2×10 6 =15×10 4 ( ml ) 饵料池中的饵料密度 (日投饵密度-残饵量)×培育水体体积 * 2、幼虫的饵料及投饵 每天的投饵量一般分3~4次投喂; 幼虫培育池中应保持一定密度的残饵量; 实际投饵量应根据幼虫的摄食状况加以调整; 幼虫摄食状况分为: 饱 胃 半 胃 空 胃 * 3、水 质 管 理 (1)换水 日换水3次 换水时的注意问题 检查换水器有无破损,防止“跑苗”; 注意幼虫“贴网”现象; 换水前后温差≤ 1℃; 加水时防止溢流; 加水时或加水后投饵; 随着幼虫生长增加换水量; 水温高、幼虫密度大时应增加换水量。 * 表 太平洋牡蛎各期幼虫培育过程 * 3、水 质 管 理 (2)倒池 幼虫培育几天后,由于残饵、粪便、代谢产物和死壳等造成水质恶化,需要将幼虫从原培育池移入新的培育池中继续培养,这一过程称为倒池。 倒池时一般采用网箱浓缩法(与网兜接一样)。 (3)清底 (4)充气 (5)水质分析 * 4、其他日常管理 (1)光照 (2)室温 (3)观察记录水温 (4)观测幼虫生长发育情况 (5)防治病害与敌害 (五)投放附着基及稚贝培育 1、幼虫的变态 浮游?底栖匍匐?分泌足丝附着?成体生活型 幼虫变态的标志----出现眼点 * (五)投放附着基及稚贝培育 2、投放附着基的时机 过早影响生长和水质;过晚就会影响幼虫变态; 还应考虑生产规模等。 眼点幼虫达到30~50%; 足伸出,壳缘加厚。 * (五)投放附着基及稚贝培育 3、附着基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附着型贝类--红棕绳、网衣片、采苗袋 固着型贝类--贝壳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