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其基本结构包括哪些?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分为几类? 4、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包括哪几部分?什么是兴奋?反射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5、兴奋是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思考? 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合欢白天展开叶片,夜晚叶片对折合闭,这属于反射吗?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反射是建立在神经系统上的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大部分动物都具有反射。而全部生物都具有应激性。 反射也是一种应激性,只不过比较特殊需要建立在神经系统上。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兴奋的传导小结 总结: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是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的结果; 4.兴奋是神经元上产生的电信号; 5.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 6.兴奋通过突触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的中枢) 下丘脑 (有调节体温和水平衡的中枢,还与节律的控制有关) 资料分析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资料1: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 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 尿意。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憋 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 资料3:有些人因为外伤等情况使意识丧失,出现 像婴儿那样尿床的现象。 资料4: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 能排出尿液。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 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调节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 大脑皮层 书写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H区 S区 W区 V区 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运动性失语症 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 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学习与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类与动物的学习最主要的本质区别是? ★人类以概念为基础的学习; ★动物的学习是以印随、模仿、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动物的学习 建立新突触 神经元活动及之间的联系 (海马) 【课堂练习】 * * * * *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细胞体 树突 神经纤维 轴突 突起 髓鞘 神经末梢 集结成束 外包膜 神经 灰质: 白质: 前角(宽) 后角(窄) 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构成神经中枢 由神经元神经纤维集聚而成 灰质与白质 分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受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控制) :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受大脑皮层控制) 膝跳反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婴儿吮吸反射 看梅流口水 缩手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注意: 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反射正常,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发生。 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不可逆。 a b (1) a b (2) a b (3) + + - + + - a b (4) + +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 结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传导的呢? 兴奋: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 (K+外流 被动运输) 受刺激时(兴奋状态) 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兴奋 部位 未兴奋 部位 局部电流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膜外: 膜内: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