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历史答案.docVIP

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历史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历史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A D D D A D B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A B D B A C C A A C 【解析】 1.由题干中的“儒臣……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得出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故选A。 2.由题干中的“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可得出今天的专制精神强化,故选C3.由题干中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伯子男”废除了分封制, 从“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打碎他们的饭碗”得出儒家受到压制,故选B4.通过题干中“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可得出地方大姓对地方治理的消极影响。故选A。 5.由题干中的“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可得出。 6.由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民都不敢怠倦,积极性提高。 7.通过题意可得出这一制度是均田制。 8.使用排除法可得出。 9.封建制和重农抑末是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表达的原因。结合题意可得出。 10.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故先天不足,也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11.此题关键要把握住“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句,而政府最终被统治者默认的前提就是施行“仁政”。 12.“重大的反动”是指明末清初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也就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13.只要抓住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这个时间和“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就可得出。 14.乾隆时期徽班和秦腔结合,京剧产生。 15.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推动欧洲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改变了整个世界。 16.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市民文学发展而明清时的市民文学主要就是小说。 17.紧紧抓住“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就可得出。 18.通过题意可得出该原则是“无罪推定”。 19.通过题意可得出。 20.“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上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这句话就是在说品德和责任感。 21.“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说明其进步性;“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说明其还存在局限。 2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即说明法官的行为必须按照法律程序。 23.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针砭时弊,认为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为此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4.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代罗马的西塞罗主要是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一)必考题(共2题,共37分) 25.(25分) (1)(9分)①人口数量的发展和对粮食需求的增多。②耕作技术进步的推动。③对低洼盐碱地等自然环境的改造实践促成。 (2)(4分)经营规模小,劳动效率低,抗灾能力差,生态环境恶化。(任答2点即可) (3)(12分)①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和封建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由劳役制向实物制的转变。③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④促进了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6.(12分)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3分)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9分,任答3点即可)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3分)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9分任答3点即可) (二)选考题(共15分) 27.(15分) (1)(9分)原因:明朝中后期,驿站成为官员集体腐败的场所,驿役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4分)根源:人亡政息,(2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弊端(3分) (2)(6分)①改革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整饬吏治有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