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外 文 翻 译
题 目 通过对粘附腹棘虫属和游仆虫属的再审查,对两个已知种:念珠腹棘虫和喇叭腹棘虫的重新描述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专 业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班 级 10资 环
学 号 106050019
姓 名 林 燕
指导教师 陈 相 瑞
通过对粘附腹棘虫属和游仆虫属的再审查,对两个已知种:念珠腹棘虫和喇叭腹棘虫的重新描述
摘要 基于活体样本观察和蛋白银染对采集与中国青岛沿海软体动物养殖水体的两种鲜为人知的浮游纤毛虫,念珠腹棘虫和喇叭腹棘虫的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进行描述。对于没有这两种物种最近银染法的研究资料,在这里将进行详细的呈现。基于先前和目前的研究,对两种迄今仍存在混淆的粘附腹棘虫属和游仆虫属进行修订。腹棘虫的识别:海洋浮游腹棘虫科,细胞通常呈杯形或钟形,前段末端缩短;口头区域宽且在前面开口,微膜的围口部占优势,胞口附近的杯沿一个转弯的螺旋状后结束;波状膜为单一的结构;在形态发生学上由高尔基体构成的额腹部棘毛呈两列排列;5条或更多的发达的横棘毛;末端和尾侧缺少棘毛。游仆虫属的识别:海洋腹棘虫科,体形圆柱形到背腹扁平,游仆虫属模式的口器;约10条的前腹部棘毛不成列的稀疏分布;大约5条横肌和1条或更多的左边缘棘毛,无尾侧棘毛。基于新的定义和可利用的数据,游仆虫属的5种名义上的种已经得到识别,E. itoi Ito, 1958; E. psammophilius (Vacelet, 1961) Borror, 1972 ;E. arenarium Magagniniet Nobili, 1964; E. helgae Hartwig, 1980 and E. prosaltans Tuffrau, 1985,和 腹棘虫属有5种: 腹棘虫模式属;;喇叭腹棘虫;念珠腹棘虫; 刺泡腹棘虫;粘附腹棘虫。
关键词 :游仆虫属;腹棘虫;下尾纤毛结构;形态学;新组合
引言
像许多其他少为人知的海洋纤毛虫,浮游游仆虫存在大量的混乱,依据它们的属间距离和种的定义有粘附腹棘虫-游仆虫属-刺泡腹棘虫的复合体。这种混乱的出现源于对活体基础观察描述的不足。其他的原因包括:(1)有些特征可能存在多变或不易察觉,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通常容易被忽视,却不幸的用为可靠的识别特征;(2)很多作者没有很好的把他们研究的种群与先前的研究做比较,因此,基于现代技术的形态学数据,尤其是对这些属的大多数同种的口头结构和体部纤毛,这些种极需要精确的种类定义。
最近,在中国青岛沿海的海水养殖水体中发现两种腹棘虫。随后的研究证明他们属于已知的但缺少生物体描述的两个种。基于相关类群的比较,对混乱的粘附腹棘虫-游仆虫-刺泡腹棘虫复合体进行再定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再审查和概括。文中,对这两种物种的活体形态和下尾列纤毛结构再审查和对已经有记录的游仆虫属和腹棘虫书进行重定义。
材料和方法
样本在2000年8月和2001年5月采集于中国青岛沿海的软体动物的养殖水体。盐度约为32‰,水温约为25℃和15℃、pH约8.2,分别地对念珠腹棘虫和喇叭腹棘虫用煮沸过的海水在室温纯培养几天,加入压碎的大米谷物作为细菌的食物来源。
用奥巴斯林显微镜光区和特殊的干扰对比设备对纤毛虫进行测验。根据 Wilbert (1975) 的强蛋白银浸染来揭示下尾纤毛结构,所有的样本的绘图通过较亮摄像机的帮助放大1250倍形成。用目镜的测微计得到测量值。
结果
图1.念珠腹棘虫活体形态学(A,B)和蛋白银浸染后的形态学(C-F)。A-活体腹面观;B-薄膜结构;C-顶面观,记录纤毛图式和核器;D,E,F-纤毛图式腹部(D,E)和背部(F)观;箭头状物-口侧膜,箭头-小核。DK-背部动胞器,FVR1,2-左、右额-腹列,Ma-大核,TC-横棘毛。比例尺为50um(A,E,F),10um(B)。
腹棘虫属Lepsi,1928的再审查
用银染法或其他现代方法对腹棘虫-游仆虫属复合体的仅有的几个研究已经完成,考虑到它们的识别和下尾纤毛结构的描述,属的水平上区分仍存在混乱。在形态学上,腹棘虫属可以用我们的观点清楚地概述,但是由于为区分的前腹部触毛、边缘触毛的体形、高度发达的横向触毛和口器特征的缺乏,基于先前的描述和现有的数据,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学(中考总复习)第六章第27课时《尺规作图》复习课件.pptx
- hse检查表范本.doc VIP
- GBT709—201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docx VIP
- 4.1文物中的乘法口诀 (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VIP
- 课题申报书:体育游戏与竞技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docx VIP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docx
- 高考英语句子成分及句子基本结构(共32张PPT).pptx VIP
- 消防安全评估检查记录表.doc VIP
- CWI衔接CSWIP3.1课程教材.pdf VIP
- HK-328W型pH分析仪说明书V3.0.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