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呵旁观者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15《》 这种气势磅礴的政论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的影响是极具宣传鼓动效果:耸人耳目,振聋发聩,引起人们高度注意。因而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及其广泛的影响。 梁氏《清代学术概论》自评:“为文”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具体说来,“新文体”特色可概括为:(1) 笔锋常带情感:更多以情动人,而非完全以理服人;(2) 讲究为文的气势:文气充沛,如长江大河,滚滚滔滔;(3) 善于运用比喻或类比性说理;(4) 明白如话,通俗易懂。 “气壮而理不(甚)直”文,情感充沛,流畅易懂,情绪饱满,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条理分明,浅显易懂,富鼓动性、煽动性,有笔扫千军之气魄,易赢得大众共鸣认同。这正是此类政论的特点。(参看《梁启超诗文的艺术特色》(一)(二)(三)) 【建议考核方式】 1. 表达:请学生就梁启超文风的感受与喜好谈一谈,要清晰地概括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列举出自己的理由。 2. 讨论:梁启超主张文学要成为启发国民政治觉悟的工具,此种主张是否合理? 3. 讨论:中国人的国民性究竟如何,你对此有何看法?一个民族有没有全民共有的所谓国民性? 4. 思考:这篇文章的内容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南开大学文学院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