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法制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尼族法制史.doc

第九章 哈尼族法制史 第一节 哈尼族概况 一、哈尼族分布及族源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碧约、白宏(和泥)等自称人数较多。此外还有锅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此外,哈尼族见于汉文史料中的历史名称还有和夷、和蛮、和泥、窝泥、倭泥、阿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卡惰、毕约、惰塔等。哈尼族的自称和历史名称虽多,但其音义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称哈尼、豪尼、黑泥、和泥,其哈、豪、黑、和都是从“和”音,其义均为“和人”。历史名称和夷、和蛮、和泥、窝泥、斡泥、俄泥、阿泥、哈尼、罗缅(自称和泥)、糯比(自称哈尼)等,其禾、窝、斡、俄、阿、哈亦从“和”音,含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两千多年来,基本上就具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即“和人”。解放后,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见,以人数最多的自称“哈尼”为本族统一的名称。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仅云南省有哈尼族1424990人。其中在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有68.57万余人,普洱市有45万余人,玉溪市有10万余人,西双版纳州有19万余人,昆明市有5000余人,哈尼族人口数量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位列第三。同时,在国外尚有哈尼族人口约42万人,其中在缅甸有20万人,老挝有10万人,泰国有8万人,越南有4万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哈尼族人口多分布于海拔在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800米至2500米的起伏连绵的群山之中,可称得上是大山的民族。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无文字,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曾为哈尼族创造了拼音文字方案。 二 、哈尼族的发展历史 哈尼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并融入多种文化因素,因此其族源问题也显得十分复杂。目前学术界主要有南迁说、土著说、四川大渡河畔说、南京说等观点。其中南迁说有大量汉文史料、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及哈尼史诗等资料为根据,因此影响最广,成为学术界通说。 在介绍云南少数民族较权威的《云南少数民族》一书中就认为:“哈尼族有悠久的历史,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据汉文史籍记载,氐羌族群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迁徙,散布到川西南和滇北等广大地区”。早在《史记·夏本纪》中便有记载曰:“华阳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黑水”当指澜沧江或金沙江,“和夷”在当时虽还未成为某一民族的专称,但无疑应包括有今“哈尼”的先民。哈尼族民间也流传说:他们的先民,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条江边上的“努美阿玛”平原,后逐渐南迁,经“谷哈”逐渐散布各地。羌族最早活动在甘、青高原,尤中先生在《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一书中根据《后汉书·西羌传》认为:“公元前7世纪中叶以后,秦国发动了大规模征服兼并其邻近的羌部落的活动。于是,居住在甘、青一带的羌部落,又有一部分向西南流走”。并进一步指出:“先秦时期,属于氐羌系统的部落之在西南者,是近代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的祖先”。南北朝以后,从原来的僰、叟、昆明族中分化出一个民族集体,称为“和蛮”。“和蛮”一名,出现于《新唐书·南蛮传下》和《通鉴·唐纪》中。“(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西洱河大首领杨栋附显、和蛮大首领王罗祁、郎昆梨盘四州大首领王伽冲率部落四千人归附,入贡方物”。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朝宰相张九龄为唐玄宗所写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所列举衔名中,有和蛮大鬼主孟谷悮与安南首领爨仁哲、南宁州大鬼主爨崇道等九人并列。《蛮书》卷五载:“渠敛赵……西岩有石和城。乌蛮谓之土山坡陀者,谓此州城及大和城俱在坡陀山上故也”。《蛮书》卷八又载:“言语白蛮最正……谷谓之浪,山谓之和,山顶谓之葱路”。“和”意为半山坡。“和蛮”是指居住在半山上的民族。方国瑜先生说:“‘和’字‘歌’韵,古音歌韵读开口呼,后来有部分的字演变读合口呼,也就是今音o读为a,亦即‘和’的古音读为‘哈’”。由此可知,哈尼族在七世纪以前就已经形成了。元明清时期关于哈尼族的记载不绝于史,《元史》卷六十一《地理志·威楚开南等路》载:“开南州,下。州在路西南,其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二蛮所居也。……威远州,下。州在开南州西南,其川有六,昔扑、和泥二蛮所居”。《明史》卷三一五《云南土司列传三·车里列传》载:“车里,即古产里,为倭泥、貂党杂居之地,古不通中国”。天启《滇志》卷三十载:“溪处甸长官司,土官束充,和泥人。洪武中归附,授付长官。……部夷僰夷、窝夷二种。教化三部长官司荞作,和泥人。洪武中授付长官,……部夷曰马喇、曰沙人、曰儸、侬人、曰野蒲、曰喇记。思陀甸长官司,土官遮比,和泥种,洪武中授付长官,……部夷背窝泥种。左能寨长官司,土官猎豆,……部夷惟窝泥一种。恐落甸长官司,土官他有,和泥人,洪武中授付长官,……部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