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中国.ppt

  1. 1、本文档共3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世纪中叶,张志和(约730—约810)进行了人工造虹的试验。在《玄真子》中记载 “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 证实了虹的产生是阳光通过水滴的结果。 他并且指出,要看到虹必须“背日”,如果面对太阳就看不到。 在认识水滴能产生五颜六色的彩虹的同时,在大约公元十世纪,还发现了天然的透明晶体经日光照射以后也会出现五色光,因而把这种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 并且把日光照射透明晶体产生的色散现象和虹霓现象联系起来: “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Herbert在他的《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把万户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Hoo 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1970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Hoo(万户)”。 (三)光学 1、光源 ①太阳和月亮:甲骨文中用“明”字表示。 ②火:甲骨文中“光” ③灯:西汉的镏金长信宫灯: ④磷光:俗称“鬼火” ⑤萤火:《晋书》中有“囊萤读书”的故事; ⑥荧光物质:用含有荧光物质的颜料作画。宋代《湘山野录》记载一幅画牛的画,白天看,牛在栏外吃草,晚上牛则卧在栏内; 2、光的本性 中国古代认为气是宇宙万物之原,光为火,火为五行之一,五行是气的产物,因此光的本质是气。 光行极限说:光的传播有一定范围,《周髀算经》中有“日照四旁各十六万七千里,人所望见远近宜如日光所照”。 3、 光的直线传播与小孔成像 《墨经》的《经下》18条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影,“到”-倒,“午”-屏,“端”-小孔。 即:物体的影或像所以倒转,是由于屏上有一点状小孔,入射光线在孔中相交的缘故。 《墨经》的《经说》还就倒像的形成机理作了说明:“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 意思是说光照人,人体反射后如同箭一样直进,通过针孔在屏幕上见到的人之下部在高处,人的上部在低处,其原因在于:发自足部的光线被遮去了下面部分,所以成影在上;发自头部的光线被遮去了上面部分,所以成影在下。 《梦溪笔谈》(宋朝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所束,亦皆倒垂。 十四世纪中叶,元代天文数学家赵友钦在他所着的《革象新书》中进一步详细地考察了日光通过墙上孔隙所形成的像和孔隙之间的关系。 并且,赵友钦是用严密的实验方法考察所关心的问题。这在当时,思想方法上是革命性的进步。 赵友钦精心设计了实验,他在楼下两个相邻房间地面各挖一圆形(直径4尺)旱井,左井深八尺右井深四尺,左井内放一高四尺的桌子,将两个直径四尺的圆板密插1000支点燃的蜡烛后放在桌上和地上作为光源,再在井口加盖其中心开孔的板,以楼上顶板为屏。 (1)“景”的照度与孔径的关系 令光源、小孔、像屏距离等不变,使两孔的大小不同,孔大者像明亮,孔小者像暗淡。 “其窍宽者所容之光较多,乃千景皆狭而迭砌稠密,所以浓;窍窄者所容之光较少,乃千景皆狭而迭砌稀薄,所以淡。” 例如将有井千烛光中的左边 500支吹灭,楼板上的像在两边则变暗。 这是“小景随日月亏食”的模拟实验。 (2)“景”的形状与光源的关系 孔小时,所成像和光源的形状相同; 孔大时,所成像与孔的形状相同而与光源形状无关。 改变像距和物距。仅改变像距时,像的大小、照度随像距的变化而变化;像距小时成像小而照度大,像距大时成像大而照度小。 (3)“景”的形状与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我国古代光学有着许多辉煌成就,《墨经》、《梦溪笔谈》等都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等现象方面的研究。 然而对这些最早进行大规模实验的当推赵友钦。他继承了墨家学派务实学风,运用对比实验以及定量推理的方法,取得了说服力强的成就,不仅在十三、四世纪的当时是绝无仅有,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借鉴的。 他的这些实验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首创。 4、光的反射与镜面成像 《墨经》中论述了光的反射,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反射情况。 (1)平面镜成像规律 这是一个演示光线反射的绝好实验。 《经说》: “景:日之光,反烛人,则景在日与人之间”。 《墨经》还研究了平面镜成像。 《经下》2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