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教学2007(9-12)
“自主”学习:绝对还是相对?
作者:孙绍振
语文学习方式“变革”了吗?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形式化、片面性等。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希望下面的一组文章,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在我国的语文教育史上,无疑是一项理论性的重大突破。这样的突破,不是偶然的,显然是对历史积弊的走向极端的反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积敝重重,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横遭摧残。学生的主体性被提高到纲领上加以强调,从知识灌输的客体变成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近十年的改革实践中,获得语文教育界的广泛认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风,形成一股长驱直入的雄风,所向披靡,满堂灌的阴霾为之一扫。不但在大城市,就是在穷乡僻壤,师生对话也形成了潮流。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条件千差万别的国土上,这样的历史性的改革,能够取得如此神速之进展,是超越了预期的。与之伴随的,则是语文课本的多元化,高考模式的分省命题造成了竞争的态势,为语文教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历史局面。造成这个局面的关键,就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一枝动而百叶摇,系统化的改革,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此项改革无疑具有历史转折的意义。而历史性的改革,只能由历史的实践来证明。理论并不能论证理论本身的正确性,不管多么严密,多么权威的论证,充其量只是提供某种逻辑的可能性而已,从历史来说,仅仅是某种假说;只有被历史的实践所证明的,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理。正是因为这样,对于当前的一些成功,不能盲目乐观,当然,对于当前产生的问题,也不应该盲目悲观。严格的历史分析是一切预见和后见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正视问题,不但要正视已经成为问题的问题,而且要正视目前看来还不是问题的问题。就这一点来说,当前一个最不可回避的现象是,本被满堂灌的客体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但原本实施满堂灌的教师主体呢?在教学实践中,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正面回答,只有一个比较含混的说法:“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很明显的是,在理论上,回避了教师的主体性问题。 这样的回避有什么必要呢?或者说,这样的回避有什么理论上的难言之隐呢? 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非主体的教师如何合作呢?一个是主体,一个是非主体,怎么可能是平等的呢?这里,理论上可能留下了解释的空间:也许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自主”的学生主体,而教师不能有主体性,也许是忧虑教师主体的参与,使得学生的“自主”受到干扰。到了“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是不言而喻的,哪有合作者没有主体的呢?但在文字上没有明言。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应该是个什么关系呢?这就是应该更加完善的关键了。既然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就只能是两个主体的对话。主体不平等,怎么可能产生平等的对话呢?这本是题中之意。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忽略了教师的主体性;这就暴露了一种恐惧感,教师的主体性意味着教师的权威性。以瓦解一切,尤其是教师的权威为务,正是这种理论的鹄的。 不承认教师主体性的哲学主体论是跛脚的。这种哲学表面上十分前卫,实际上是比较落伍的。主体论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启蒙主义哲学的基础。其中蕴含着自我片面绝对化的危机。只承认人类的主体,无视大自然的主体,已经导致生态的严重危机。同样,只强调某一群体的主体,漠视另一群体的主体,只能在反对一种话语霸权的同时崇奉另外一种话语霸权。故当代主体性理论,已经让位于主体间性(intersubjuctivity)。把承认一切主体性作为前提,在一切主体性之间进行对话,才是当代哲学的前沿。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是野蛮的,难道不尊重教师的主体就是文明的?肯定教师的主体性,不但是维护教师作为一个人的权利,而且是作为一种职务的权利。职务的权利,并不一定就是霸权,只有滥用职权,武断专横,才可能产生霸权。相反,剥夺教师的发言权,只能导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学生的霸权。 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教师作为合作者,没有与学生主体有区别的特点,一切都追随学生,就失去了合作的价值。合作之所以必要,就是因为种种主体的长短互补。 哲学的片面,不能导致实践的混乱,一个倾向压倒另一个倾向,走极端,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产生了:遍及全国的满堂灌,变成了风行四海的满堂问。教师不能下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物理临界问题.ppt VIP
- 某某大学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最新最全面版本) .pdf VIP
- 对招标项目设计的特点及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措施;.doc VIP
- 传承非遗文化秧歌知识文化科普讲座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内蒙古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必考题.docx VIP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试卷【1-8合集,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参考答案.docx VIP
- (答案)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习题与讲解(第1-2章).pdf VIP
- 奥赛经典奥林匹克数学中的几何问题.pdf VIP
- 2025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哈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社会招聘(5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