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兆芝
白兆芝(1945~),男,汉族,山西省阳曲县人。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山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5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70年分配到山西省工农兵医院中医科。1978年调往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同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硕士研究生,师承著名中医消化病大家施奠邦教授。1981年毕业后分配回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1987年调往山西中医学院,历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医系主任,附属医院院长,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等职。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8年,重视脾胃后天之本,运用中医传统方法,研究完善脾胃肠病学说,并在实践中系统阐发小肠病病机理论、证候及证治学说,出版论著《现代中医小肠病学》。擅长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和中医内科某些疑难病。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完成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10余部。曾获中国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林宗扬医学基金奖,所主持的《中医内科学》省级重点课程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被授予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学 术 思 想
中医小肠腑病学新论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脏器,小肠病作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独到之处。小肠理论及小肠病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脏象学说和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历代医家关于小肠及小肠病的论述颇多,但常以脾胃来概括小肠。一般人们对脾胃及其病证论之甚详,而对小肠则似有忽略。由于“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常以脾胃的辨证论治来概括小肠疾病的辨证论治,从而导致了对小肠腑的生理病理认识以及对小肠腑病的辨证论治不易深入。小肠作为六腑之一,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小肠腑病的病机、证候及辨证治疗亦有其许多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系统整理小肠理论及其证治规律,是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需要。
一、小肠腑病的症状特点、主要病证与基本证候
1.小肠腑病的症状特点
凡病变部位在脐腹部及脐下小腹部,出现脐腹部疼痛、胀满、畏寒等症或伴有大便泄泻、完谷不化、肠鸣、便秘、便血的病证,均可纳入小肠腑病范围。
关于小肠腑的病位,自《内经》以降,历代医家都认为是在脐腹部及脐下、小腹部。《灵枢·四时气》曰:“邪在小肠者,……结于脐。”《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小肠病者,小腹痛”。直至明清诸医家对此认识都比较一致,《医原》曰:“当脐及小腹按痛,邪在小肠”。《读医随笔·卷四》曰:“脐乃小肠之部”。可以看出众多医家对小肠腑病定位在脐腹及脐下小腹部是勿庸置疑的。
2.小肠腑病的主要病证
根据历代医家关于小肠病证的论述,结合当代临床实际,归纳起来,小肠腑病的主要病证有:腹胀(小肠胀)、腹痛(小肠气)、泄泻、便秘、小肠痹、肠鸣、霍乱、便血、小肠虫证、小肠痈、小肠积聚(肠覃)、小便异常、口糜等。
3.小肠腑病的证候
根据前人有关论述及对小肠腑病的病机分析,结合现代临床实际,归纳出小肠腑病的十个基本证候,即:小肠气滞证、小肠实热证、食滞小肠证、寒凝小肠证、小肠湿热证、小肠寒热错杂证、饮留小肠证、小肠瘀血证、小肠津亏证、小肠虚寒证。这十个基本证候,可初步说明小肠疾病的证候谱。除小肠实热、小肠虚寒前人明确提出外,其他八个证候虽未明确提出,但其内容散见于各家的有关论述之中。临床比较常见的有:小肠气滞证、小肠寒热错杂证、小肠湿热证、小肠瘀血证、小肠虚寒证等。但小肠病的证候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时可出现复合证候,如脾肠虚寒、肝肠气滞等。
二、小肠腑病的发病特点
1.易虚易实,虚实相兼
从临床来看,小肠腑病的证候有虚有实,属实证的,包括小肠实热、小肠湿热、小肠气滞、小肠瘀血、饮留小肠、寒凝小肠、食滞小肠等;属虚证的,包括小肠津亏、小肠虚寒等。《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腑》曰:小肠“实则伤热,……虚则伤寒……”。如食滞于小肠,进一步发展,又可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或化热化火,或形成湿热,或者动血,而出现肠鸣腹胀、便秘、泄泻、便血等症;实热湿热之邪又可耗气、伤阴,使病情缠绵难愈。小肠功能低下,则不能化生气血营养脏腑与周身,从而出现周身脏腑虚衰与气血不足证候,故小肠疾病易虚易实。
同时,小肠疾病多可出现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张氏医通》曰:“小肠气者,小肠经为病,小腹引睾丸连腰脊而痛,盖小肠虚则风冷乘间而入……”。由于小肠与脾关系至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故在脾虚的情况下,小肠更易虚易实,出现诸多病证。
2.或寒或热,寒热互见
临床上小肠腑病多有寒热失调的证候,属热证者,包括小肠实热、小肠湿热;属寒证者,包括寒凝小肠、小肠虚寒等。小肠寒热证候在临床上可引起多种病证。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心腹痛》中明确指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夏天做菜图解教材.doc
- 小学语文第六册单元练习教材.doc
- 仙湖泵站监理细则教材.doc
- (特色)简历预案.doc
-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教材.doc
- 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毕业设计说明书动力刀架教材.doc
-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材.doc
- (王锋)“班组园地”——班组建设的窗口预案.doc
- (温州市2013)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面试题目预案.doc
- 鲜花店网站建设《毕业论文》教材.doc
- 基于区块链的高中生物教学数据溯源与教学质量监控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教学人工智能辅助工具智能化改造案例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板钉式容气预热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观念培养与生物科学素养提升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混合专家模型-洞察及研究.docx
-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的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策略探讨与案例解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体育知识竞赛考试选择题库(160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