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计划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易能科技-品管培训 —品管部培训教材 抽样计划 一.前言 1.1.3统计抽样检验的发展历程1949年,美国国防部JAN-STD-105 1950年,美国国防部MIL-STD-105A 1957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计量抽样标准,MIL-STD-414 1958年, MIL-STD-105A被MIL-STD-105B取代 1961年,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05C取代MIL-STD-105B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员“道吉”和“罗米格”是创造者,在1929年发表《一种抽样方法》。1941年被实际应用,并修改为《一次抽样和二次抽样检查表》,针对计数产品。休哈特在1924年提出控制图理论(SPC),在四十年代得到应用。1949年,首次将计数调整型的《一次抽样和二次抽样检查表》作为标准1960~1962年,由美、英、加三国抽样专家共同组成ABC工作组,在全面修订105C的基础上研制出一个适合三这个国家军品和民品抽样检验标准。 在这三个国家给予不同的代号: 美国:MIL-STD-105D 加拿大:105-GP-1(民)、CA-G115(军) 英国:BS-9001(民)、GEF-131-A(军) 1973年,MIL-STD-105D被IEC(国际电工委员会)采用,命名为IEC410,1974年ISO(国际标准委员会)命名为ISO2859。我国已发布了23项统计抽样检验国家标准,主要有GB/T2828(计数型)和GB/T6378(计量型)等。 GB/T2828:1981年发布 GB/T6378:1986年发布 二.不同之处  (MIL-STD-1916 VS. MIL-STD-105E)   1.以单次抽样为主,废除双次抽样及多次抽样,判定标准为『Ac=0、Re=1』亦即0收、1退,强调不允许不良品存在。   2.建立持续改善的品质系统和善用多种品质改善工具。   3.用预防代替检验,在制程中执行统计制程管制(SPC)。   4.一体适用计数、计量与连续性抽样计划(各有其各自的表),不像过去,105E仅适用计数值类、414仅适用计量值类、1235仅适用於连续性类。   5.将抽样视为一种浪费的行为,如供应商可提出不同产品的接收计划,若经客户同意後,是可以按约定的接收方式办理验收,不一定要采用MIL-STD-1916。   6.M IL-STD-1916著重在供应商品质系统的建立,强调预防为主,反观MIL-STD-105E则著重在抽样技巧,强调避免接收不合格品。   最大简化之处,在MIL-STD-1916所使用的表格(计数、计量连续性)只剩下4种,一改过去MIL-STD-105E时的数十种。 三.一般需求 1.若在合约中纳入MIL-STD-1916标准时,供应商应当执行抽样检验。但必须认清的是,抽样检验并不能管制及改善品质。生产的品质源自於适当的制程管制方法。而当管制方法发挥效用时,抽样检验可视为是次要的程序和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供应商必须建立可接受的品质系统和证实具备有效的制程管制方法,来作为执行抽样检验的先期条件。   2.合约中应该要提及取代抽样检验的另一种可接受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必须和抽样检验相互评估後才能使用。该方法应该包括生产期间的制程能力分析与管制,并且和产品生产的品质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定期评估与监测,而且至少要达到关键品质特性Cpk≧2.0、主要品质特性≧1.33、次要品质特性≧1.0,一但此要求被接受且证实已达成,供应商可降低或删除抽样计划。   3.供应商应建立顾客可接受的品质保证方法。诸如:ISO9000、QS9000等或其他经政府机构(或客户)许可之品质系统   4.判定标准及不合格处理:(各类抽样均不允许不良品发生,若有则依)   a.计量与计数型-拒收该批,且须立即进行矫正及预防措施。   b.连续型-拒收该批,并执行全数选别和立即进行矫正及预防措施。 5. 抽样方式:   采随机抽样或按比例抽样。并尽可能避免采固定模式之抽样方式。   6. 经判定拒收後,供应商需进行下列行动:   a.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必要的整修与重加工,经矫正之产品供应商需先筛选後再重新抽检。   b.确定不合格原因,执行适当的制程变更。   c.执行正常、加严与减量检验的转换法则。   d.各项矫正措施需告知客户,并重新筛选送客户进行评估。   7.对关键品质特性,除非另有规定,供应商需执行自动化筛选作业,并使用第7(VII)级之抽样计划,若检验中发现有一项以上之不良,需进行:   a.不得交运且须知会客户。   b.确认原因,进行矫正措施和100%筛选。   c.维持矫正措施的纪录,以备客户之查验。 四.执行步骤 1.根据品质要求指定不同的检验水准(共7级-I、II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