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一期末中国古代史考点参考答案.docxVIP

2015大一期末中国古代史考点参考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思考题 说明:以下系整理摘抄而成,有些是个人观点,才智所限,难免有疏漏之处,请多加批评指正。谢谢! 中国历史的自然基础与人文特征有哪些? 自然基础:1.博大精深。中国大陆西高东低,表现为三种阶梯式的复杂地势结构及独特多变的生态气候环境,是形成中国历史文化总体系中区域性差异的一个基本条件2.底蕴深厚。中国江河湖泊众多,古代文明主要的是在长江、黄河和淮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典型的大河文明。3.生命力极强。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发达的经济和众多的人口。因而历史文化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顽强的传承性。 人文特征:首先,中华文明是一个覆盖广大的大陆兼海洋型文明形式,以大陆型特征为主,兼有鲜明的海洋文明特质。第二,中华文明的历史表现为一种长时期的内聚运动,或者说是向心运动。第三,中国历史体现着中国文化宏大的包容精神。第四,中国古代社会是具有开放性的等级社会。 中国大陆人类的起源及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古人类发展序列(列表)。 原上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 名称年代代表性人属能人距今400多万~200万年孙村人直立人(猿人)距今约200万年~20万年巫山人、泥河湾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早期智人(古人)距今二十万年~十万年前大荔人、马坝人、许家窑人、长阳人、丁村人晚期智人(新人)距今十万年~14000年前许昌人、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灵井人粟作和稻作文明有哪些前提条件和特征? 粟作文明:前提条件:黄淮流域中上游为黄土高原,下游主要为河水泥沙冲刷堆积而成的华北及黄淮大平原。黄土高原土壤松散、肥沃、有发展旱地农业的基本条件 特征:(1)比较发达的农业,辅以家畜饲养;渔猎仍占有重要地位;(2)房屋面积较小,说明家庭人口少,未形成大家族;氏族规模不大;(3)严格的氏族制度,较平等的意识,共同的信仰;(4)已形成了生产劳动上严格的两性分工;(5)裴李岗文化代表了此间粟作稻作文明的最高水平,形成了赤帝信仰,“一统”理念形成,似开始向父系社会转化。 稻作文明:前提条件:长江流域河网纵横、湖泊遍布、雨水丰沛,形成了广阔的中下游平原,此区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有丰富的热量资源且人类活动频繁。 特征:(1)较发达的水田稻作农业,辅以家畜饲养,采集、渔猎占有重要地位;(2)建筑形式较先进,有高杆栏和环壕围墙聚落。房屋面积较大,大家族或氏族聚居;(3)骨、木、竹等生产生活器具占有很大比重;各种器具制作精巧适用;(4)精美玉器、漆器和白陶与黄淮粟作文明艺术迥异;(5)彭头山、河姆渡文化代表了稻作文明的最高水平,彭头山似开始向父系社会转化。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考古学文化与文化区? 中期:以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等为代表的黄淮流域的粟作文明区;以河姆渡文化、彭头山文化、罗家角遗存、城背溪文化等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区;以兴隆洼文化为代表的辽河文化区 晚期:以前期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区;以后岗一期、双墩和早期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淮海文化区;以大溪文化为代表的两湖文化区;以马家浜文化为代表的江浙文化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燕辽文化区。 中国早期城邦国家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是什么? 前提条件:1.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2.父权制度的发展与强化3.文字的发展与礼制的形成4.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的村寨聚落演变为以父系大家族为核心的地域性村寨,即农村公社5.部落联盟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统治和被统治阶级。产生了特殊权力机构 途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特权机构~城邦国家 中国早期城邦国家主要有哪些?基本内涵是什么? 城头山古城、郑州西山古城、豫西灵宝西坡遗址、太昊和少昊、九黎国、共工国、古巢国、医无闾国、甘肃秦安大地湾乙址 内涵:神权统治、小国寡民 了解早期城邦国家向国家联盟的转变 诸强争霸中,九黎国国君蚩尤降服了两昊和夸父国,打败了共工国,形成了大九黎主导的国家联盟。炎帝败逃后,联合有熊部和医无闾国与蚩尤战于涿鹿,炎黄集团取胜。随后炎黄内讧,黄帝最终取胜。从此我国迅速进入国家联盟阶段。 我国的古典文明(青铜文明)是如何孕育的? 第一,随着金属冶铸业的发展,人们在选矿、采矿、运输、冶炼、制模、浇铸等环节对铜器的认识逐渐深化,开始有意识地在铜原料中加入一定的铅锡或者锌,青铜器皿产生了。第二,随着奴隶制的国家联盟体制的长期运作,各方国的统治者的统治经验(行政管理经验)显著提高,奠定了帝国统治基础。第三,随着奴隶制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龙山文化中晚期开始,中原地区成为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较发达的中心区域,奠定了古典文明的地域基础。当龙山文化进入了龙山时代晚期之后,即从前2200年开始,各主要方国城邦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进入了全面高涨期,青铜文明开始萌芽滋长,奴隶制度进一步膨胀起来。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