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课时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第一课时)
探究目标
通过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时期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资料分析,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探究重点
材料分析,规律的归纳总结
探究难点
材料分析,规律的归纳总结
探究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
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阶段
2.气候形成因子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四大因子关联示意图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下垫面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大气环流,一方面它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在大气和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大气和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
3.气候的变化: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的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人为原因中,当今气候变化与地球大气中CO2增多有关。CO2增多,温室效应加剧,导致气候变暖。
4.气候变化史的划分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①读图4-19可找出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叫
第一次大冰期 间冰期 第二次大冰期 间冰期 第三次大冰期 6亿年前 距今2、3亿年 距今二百万年 ②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①雪线的介绍: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②冰盖:对称冰原,指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
③读图4-20可得出,近5000年来,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4℃。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低1~2℃。
④根据冰盖等情况,也可推知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要比现在高出75厘米,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扩展到现在的加拿大和英格兰。在寒冷期,出现于14~17世纪欧洲的小冰期,使传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
(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①读图4-21可知: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的趋势,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1998年则是最暖的年份。
②卫星数据和地面观测表明,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这些都表明,全球近现代的气候变暖。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B.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C.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全球气候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
D.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2.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有
A.气温不断下降 B.气候没有变化
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 D.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下图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答3~5题。
3.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4.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A.30°S、118°E B.23.5°N、130°E
C.44°S、173°E D.30°N、118°E
5.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
武安市第十中学 高一地理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