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下道教思想与隋唐佛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下道教思想与隋唐佛学).ppt

* “佛无定相,于无住法,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礼。” 也就是你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来。 * 据说有一小和尚问师傅什么是佛?师傅不回答。别人则上来对他一顿打。 因为你问什么是佛时,已经对佛有一固定的概念。打你是怕你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不许固定化。 佛是随时灵活的不知是什么的东西。 * 一和尚问师傅问题,师傅只伸一个手指,再问还是伸一手指。 于是自己也伸一手指,却被师傅砍了去。 因为不能模仿,不能执着。认为怎么样,就怎么样。 当别人问时,你可以抬腿,也可以学驴叫。 * 禅宗后来发展到“搬柴运水无非在佛事,在在处处皆是道理。”甚至拉屎撒尿也是“西来大意”、烹佛(即不固定化)、杀佛,佛之一字永不喜闻(别提佛)。 极端地表现为当着香客辟佛相。 * 佛教有一著名禅师名马祖。开始时,一心要专心致至地坐禅。 其师傅在其面前磨一块砖,他觉得奇怪,问这是干什么? 师傅回答说我要把它磨成一面镜子。 这怎么可能呢? 马祖顿悟,用力辟佛相。 * 主张不执着,瞬间就成佛。觉悟与否只一念之间。 慧能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成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菩提,指智慧即在内心。因此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 * 如何评价禅宗? 特别适合中国百姓,随时随地可成佛,禅宗是送给老百姓一张廉价的去天国的门票。 * 当然,也带来一些问题。人们的规范都不遵守了,都能成佛。 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因此,封建统治者压制它,但也没有迫害它。因为宗教内部有一自我控制的机制,能起作用。 * 禅宗后来分为五大派别,所谓一枝五叶,有的走得很极端。 但不执着是共同的,只是对不执着的解释不太一样。 * 慧能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人称封建道德篱笆之所以被破坏,是由于“狂禅” 。 * 总之这一阶段,儒家一直消沉,但没灭。儒家不会甘心消沉下去,要复兴。 宋明理学之前韩愈的思想是儒家复兴前的先兆。 他的两个思想特别重要,即道统说与性三品、情三品,显示要复兴的信号。 * 佛性是实实在在的、最高的。 法藏肯定现实世界是完满的,不好的东西是内心造成的,是自己不觉悟造成的。 据此,他提出四法界说。 法界:领域的意思 * 四法界说: 1、理法界:佛性,理的领域。指本体世界。 2、事法界:杂多的事物。指现象世界。 3、理事无碍法界:理与事相互贯通。理是事物的本体,事是理的显现,理与事相依相存,本体与现象无妨碍、无矛盾,圆通和谐。 * “理不碍事,纯恒杂也,事恒全理,杂恒纯也。由理事自在,纯杂无碍也。” 意思是现实世界是纯净的,理事不相妨碍,杂多的事物就融合着纯理,因此杂永远是纯的,因此不要在眼前事物之外去寻找什么东西,肯定眼前的东西就行了。 * 法藏实际上是要人们不要不满现实,不要脱离现实去找美好的东西。伟大的东西就在你眼前。 武则天听后当然高兴。法藏是武则天的人,武则天后,李唐贵族依然对他好,就因为其理论对统治者说来有适用性。 * 4、事事无碍法界:万物和谐,不要有意识的划分。 既然每一事物都贯穿理,有佛性,因此大家一样,没有美和丑,都是美的,因为佛性上一样。也就不要苦恼。 * 《华严经》大街上有卖,大钟寺大钟里面刻有1万8千字。 据说法藏在给武则天讲华严经时,发现桌上有一金狮镇纸,用它作比喻。 金是佛性,表现为毛、身、爪等,表现出来的不是实质的东西,关键在于理、佛性都是一样的。“狮子相虚,唯是真经。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 * 结论 现实生活中人们做的各种区分,如你挣5万元,我只挣5千元等等的烦恼,都是自己内心造出来的。 经法藏的四法界论证,现实都是合理的。 因此其理论必然极受统治者的重视。而对老百姓则有危害性。 * 三、禅宗 *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的佛教派别。 古印度没有禅宗,只有禅学。专门研究修炼的功夫。 研究思维修(修炼方式),解除苦恼,消失恶念,忍辱负重。 * 相传佛教进入中国后,在南北朝时的北朝出现萌芽。 有一南印度的和尚名叫菩提达摩,简称达摩,住少林寺,发明新的禅定的方法,叫壁观。 即面壁静观,集中思虑,反省自己达到弃恶的目的。 * 修练达到一定程度就能不计善恶、超脱现实的境界。他的壁观要求特定的呼吸方式和频率等。 现少林寺有搞商务的和尚,收钱用他的望远镜,据说能看到达摩面壁。应该是假的。 * 达摩的禅定方法较印度的禅学简单,印度的方法在中国不实用。 因为中国北方多少数民族,文化低,难以接受。 达摩的禅定就易接受多了。 * 达摩的传法系统 达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到此共五代,属禅宗的准备时期。历史是称东土五祖。 真正的禅宗是由弘忍的弟子慧能(六祖)创立。 在慧能前的禅宗信奉《金刚经》,它简单、通俗、寓意深刻 。 * 禅宗到慧能时,成为纯中国的佛教。特点在于注重: 1、使用中国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