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新人教版必修三(68张)总结.ppt

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新人教版必修三(68张)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是什么原因? 让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2、本探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吗?如果需要,怎样设计和操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不需要,因为探究的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不需要,但是在每次测量酵母菌数量时,要多次取样然后求平均值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不能数清,采取什么措施? 可以用稀释的方法,将培养液稀释n倍,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注意:实际值=结果值×稀释倍数 5、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的两边及其夹角,避免重复计数使结果偏大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 长的因数可能是什么? 思考 培养液成分、空间、PH、温度、细胞代谢物等因素的影响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仅以一种观赏性植物零散分布,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以后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现已在亚、非、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造成危害。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 ,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有这种水葫芦184万吨,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④在生产中的应用 K/2 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应通过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②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过改善其栖 息环境,提高K值。 ③在种群数量超过K/2后捕获,应留下超过的K/2个体数;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种群数量 K/2以下。 “J”型曲线 “S”型曲线 形成条件 增长特点 有无K值 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环境阻力 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 增长率稳定不变 增长速率变大 增长率减小 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在K/2值达最大 无 有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S”曲线 时间 种群数量 J型曲线 S型曲线 K值 1、“J”型曲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表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特性。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指: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也即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 “J”型曲线表明生物具有什么特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在现实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除增长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在现实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除增长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探究: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A.内部/直接因素:出生(死亡)率、迁入(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B.外因/间接因素:空间、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自然灾害等。 C.人为/重要因素:对野生生物的乱捕滥猎、对种群数量的人工控制等。 (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增长,稳定,波动、下降等。 (3)影响结果: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种群数量的变化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类的活动等 增或减 增长、波动、下降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在Faroe Islands上, 捕鲸现场成了血的海洋 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乱伐森林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为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 既要使生物资源的产量达到最大,又不危害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砍伐、捕捞、狩猎后,保证种群的增长速率为最大值。 2、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K值)。如鼠害防治可通过严密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措施来降低K值。 4、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物种的危害,即是否会构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