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BR法

SBR工艺设计 设计要点: (1)污泥溶剂负荷率NV=0.5KgBOD5/(m3·d)± (2)MLSS为3000mg/L 操作周期为6~8h:进水2h,曝气4h,沉淀1h,排水与待机各0.5h(8h) (3)总需氧量的计算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同,当要求脱氮时,应考虑硝花需氧量。 (4)剩余污泥量的计算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同。 (5)反应池排水采用伸缩式浮动排水口,其排水口距池底应保证沉淀污泥不会排走。 (6)反应池超高为:0.5m。 SBR工艺设计计算 * 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6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2 实验仪器 3 实验过程及实验步骤 5 实验注意事项 7 SBR法综合实训 实验试剂 4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SBR系统的特点,主要组成部分和内部构造。 (2)掌握SBR工艺各工序的运行操作要点,加深对SBR法工艺及运行过程的认识。 (3)通过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和生物相的观察,加深对活性污泥系统的了解。 (4)就某种污水进行动态试验,以确定工艺参数和处理水的水质。 二 、实验原理 湖北大学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连续活性污泥法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SBR工艺也是通过活性污泥的絮凝、吸附、沉淀等过程来实现有机物的去除;所不同的只是其运行方式。SBR系统包含预处理池、一个或几个反应池及污泥处理设施。反应池兼有调节池和沉淀池的功能。 SBR工作过程通常包括5个阶段:进水阶段(加入基质);反应阶段(基质降解);沉淀阶段(泥水分离);排放阶段(排上清液);闲置阶段(恢复活性)。这5个阶段都是在曝气池内完成,从第一次进水开始到第二次进水开始称为一个工作周期。每一个工作周期中的各阶段的运行时间、运行状态可根据污水性质、排放规律和出水要求等进行调整。对各个阶段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又可以达到脱氮、除磷,抑制污泥膨胀等目的。 三、实验仪器 1 SBR法实验装置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一套。 2 水泵。 3 水箱。 4 空气压缩机。 5 电子显微镜。 6 DO仪。 7 COD测定仪或测定装置。 四、实验试剂 COD相关试剂。 五、实验过程及实验步骤 1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1)取已建污水活性污泥或带菌土壤为菌种,在SBR反应器内以生活污水为营养培养活性污泥。 (2)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除1/3废水,再加入新鲜废水。 (3)培养数天后如发现污泥呈黄褐色,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上清液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镜检菌胶团密实,生物相丰富,说明污泥已培养成功。 2 打开计算机并设置各阶段控制时间(填入表1中),启动控制程序。 3 水泵将原水送入反应器,达到设定水位后停泵(由水位继电器控制)。 4 打开气阀开始曝气,达到设定的时间后停止曝气,关闭气阀。 5 反应器内的混合液开始静沉,达到设定的静沉时间后,阀1打开滗水器开始工作,关闭阀1打开阀2,排出反应器内的上清液。 6 滗水器停止工作,反应器处于闲置状态。 7 准备开始进行写一个工作周期。 8 取曝气阶段内活性污泥进行生物相的观察。 六、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1. 计算公式 计算在给定条件下SBR法的有机物去除率η 式中:Sa—进水中有机物浓度,mg/L; Se—出水中有机物浓度,mg/L; 2. 数据记录 SBR法实验记录 出水COD (mg/L) 进水COD (mg/L) 闲置时间 (h) 滗水时间 (h) 静沉时间 (h) 曝气时间 (h) 进水时间 (h) 3. 实验结果分析 (1)计算在给定条件下SBR法的有机物去除率η (2)生物相的描述 包括污泥的颜色、生物相是否丰富、菌胶团是否致密、边界是否明显和典型的微生物。 4. 思考题 1 简述SBR法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的异同? 2 SBR法工艺上的特点及滗水器的作用。 3 如果对脱氮除磷有要求,应怎样调整各阶段的控制时间?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清水和污水中测定是的实验条对应完全一致; 2. 测定完后将桶内污水倒掉并冲洗干净; 3. 实验结束后将桌上仪器设备恢复原样,并做好清洁工作。 (1)计算周期进水量QO(m3) 式中:Q-平均日污水量(m3/d) T-工作周期(h) N-反应池池数(N≥2) (2)反应池有效容积V有效(m3) 式中: n-一日内的周期数 c——进入反应池污水BOD5平均浓度(g BOD5/ m3)) V有效=Vmin+QO 式中: Vmin-最小水量,指沉淀、排水工序之后,反应池内污泥 界面所对应的容积,同时污泥界面的高度应低于排水口高度。 (3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