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版 全教材分析 北师大 9上.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从2001年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材(7—9年级)进入实验区,6个年头已经过去了。这6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那些过去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术语,如“数学化”、“几何直观”、“符号意识”、“随机观念”等,频繁地出现在教师的教学或论文中。学生也不再单纯是教师的听众,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一代充满自信心的年轻人正在逐渐成长起来。这一切变化的产生,究其原因,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材(7—9年级)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材(7—9年级)是一套棱角分明、特色突出的教材,在这6年的时间里,很多教师深深地爱上了这套教材,他们说“这套教材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的”,“是一套体现学习数学价值的教材”。当然,作为一套实验教材也有它粗糙、整体性不明显的缺陷,使教师对内容的把握面对更大的挑战。 6年来,我们不断得到来自试验区的教师们对教材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且几乎在每一学年都会对教材进行相应的修改,至今已进行了5轮修订。 2008年,我们的教材将迎接大批使用新课程的小学毕业生,同时,《课程标准》也将要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6年来,面对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不成功经验,教材编写组做了积极而深刻的反思。我们认为,对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材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改版,不仅迫在眉睫,而且时机已经成熟。 为了使得本次改版工作能够有效、顺利地进行,使得改版后的教材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能够在实践层面为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们欢迎,我们邀请了来自15个省(市)、近30名实验区的优秀教师和教研人员,经过几次认真的讨论,形成了以下基本改版思路。 从总体上看,我们将坚持新世纪(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基本体例,突出其对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推理能力的促进作用;继续呈现数学与学生现实的联系,以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深化各主要学习主题的内涵,并改进相关的呈现方式,以利于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针对教材的各个学习主题,我们将进一步开发素材,精致化问题情境,进一步清晰数学化过程;进一步充分挖掘原有情境的价值,替换或去掉那些学生不熟悉的情境等。其次,继续坚持突出学生探究过程。如对“问题串”的层次性进一步深入考虑,对“议一议”、“想一想”等栏目中问题的提法重新进行考虑等。 新世纪(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编写说明 数学(7~9年级)教材编写组 几何部分: 证明(二)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能够证明与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有关的性质及判定的定理。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了解其真假关系。 能够利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作出等腰三角形。 设计思路 本章是八年级下册中第六章证明(一)的继续,首先给出作为继续进行证明的基础的四条公理,并与证明(一)中给出的两条公理一起展开这一章对命题的逻辑证明。 在前几册中,学生们已经在对图形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同时经历了推理的过程,一方面,初步地树立了推理的意识,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训练,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虽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严格的证明,但却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从上一册的证明(一)开始,教材从几个有关图形性质的基本事实(公理)出发,展开了对平行线等图形性质的严格证明。本章将继续对其他一些图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与证明(一)类似,本章中所涉及的很多命题(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等)在前几册中已由学生们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所以学生们对这些结论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这些命题,教材力争将证明的思路展现出来。教材中首先利用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们联想回忆这些结论,并回忆原来用来探索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因为这些方法和过程往往会对证明的思路有所启发,然后再利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去证明。上述过程将抽象的证明与直观的探索联系起来。如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时,教材先给出了证明的思路,即由当时利用折纸来探索此结论的方法,而想到通过连接底边的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证明两个角相等。 本章中还涉及到一些以前没有探索过的命题,这些命题的获得有些是直接通过证明得到的,而对于有些命题,教材则尽可能地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然后再进行证明,从而将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体会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在获得结论中

文档评论(0)

mei1809816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