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车身总汇.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未来的车身 姓名: 学号: 班级: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年 月 日 要求 ?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车身的性能、外形、结构、先进装备及制造技术等方面对你心目中的未来车身进行详细描述,可借助必要的图表进行描述。? 必须包括要求1中所有要求内容,重点在于你的理解和评价,而不是照抄现有课本或网络上的信息。如有大面积与网上雷同文字则视为抄袭,两人报告雷同视为抄袭。? 独立的封面与目录,封面上注明姓名、学号、成绩栏 装订顺序:封面-题目页-报告页? 提交纸质报告 ?评分要点:①是否包含要求1中的所有内容;②能否准确恰当运用所学内容阐述主题;③报告完整性、思路是否清晰、文字表达;?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6周上交 目录 一、绪论··································页码 二、 未来车身与新型能源····· ·纯电动汽车的车身设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太阳能汽车····· 三、未来的环境友好型车身材料···· ·吸附性车身材料··· ·新型内饰材料···· 四、智能车身···· ·智能玻璃···· ·智能安全气囊···· ·夜视功能···· ·音控技术···· ·自动车门··· ·主动泊车车身··· ·自动导航···· ·车辆主动防碰撞控制系统···· 五、市场针对性更强 更细分市场的未来车身设计·· ·车族化生产·· ·模块化生产与模块化套件·· 六、结语····· 一、绪论 谈到未来的车身设计,与当今任何关于未来的展望都是分不开的。未来的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消除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达到现有设计难以企及的高度。纵观汽车车身设计的发展历史,每一次技术和设计的进展和创新,都是建立在针对现有不足甚至惨痛教训的修改的基础之上。然而车身设计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设计,它既是一样严谨科学的工作,又是一件充满艺术感的灵感结晶,这就要求车身的设计要成为想象力创造力与判断力观察力的结合。换言之,未来车身的设计必须是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 困扰现有汽车的几大难题其实也是影响未来车身设计的几点重要因素。第一,能源消耗问题,在未来能否使汽车成为低能耗或真正成为不依赖非可再生能源的交通工具;第二,环境保护问题,在未来能否使汽车成为低污染甚至自净化的交通工具;第三,更智能的设计,未来汽车能否自主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个性化需求;以上几点,都是与未来车身设计性能、外形、结构、先进装备及制造技术等方面密不可分的。第四,在车身设计时应考虑未来城市中人口密度更加大,泊车难度更加高,人均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情况,充分细分市场,在车身设计时做到车族化,模块化,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本文将就以上几方面做详细论述。 二、 未来车身与新型能源 自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石油危机的加剧,各大汽车商家在尽可能地降低内燃机汽车的燃油消耗的同时,都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主要有油电混合与混合燃料两种形式,这两种汽车在车身设计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并无不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无非是延续当前的趋势,着力降低风阻系数,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强度与刚度等等。然而我认为,混合动力汽车仅仅是在技术上的过度产品,是为了真正的新能源汽车准备性与试验性产品,最终的趋势还是完全由新能源汽车替代现有的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以下两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以下分别作这两种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的展望和描述。 2.1纯电动汽车的车身设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电曾经被认为是汽车的未来动力,但蓄电池漫长的充电时间和重量使得人们渐渐对它兴味索然。而目前的电与汽油合用的混合动力车只能暂时性地缓解能源危机,只能减少但无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这个时候,氢动力燃料电池的出现,犹如再造了一艘诺亚方舟,让人们从危机中看到希望。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纯电动汽车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 在我看来,电动汽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