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07章_遵守行为规范_锤炼高尚品格.ppt

  1. 1、本文档共2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社会生活;案例:高中生接吻镜头曝光后起诉学校败诉 ;思考题:;(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P17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P171;(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P171;(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道德和法律的联系;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社会公德的内容 P127;旅游文明公德旅游文明公德.wmv;(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调查:公众最反感的行为; 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主办,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系承办的“评选我眼中的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活动圆满完成。经过认真统计,在北师大人眼中的大学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依次是: 1. 占座不来(30%) 2. 随地吐痰(15%) 3. 乱丢垃圾(15%) 4. 食堂打饭时插队(10%) 5. 说脏话(8%) 6. 偷窃(7%) 7. 上完厕所不冲(6%) 8. 自习室打电话(4%) 9. 自习室聊天(3.5%) 10. 校园里骑车横冲直撞(1.5%) 此外,还有很多同学认为课堂手机随意发出声响是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不尊重。;; (2)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P175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P175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法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 预测作用    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其行为的法律后果,以便人们可以预测自己的行为后果。 评价作用    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强制作用    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犯罪以保障自己实施的作用。;;;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 和主要内容P17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基本原则P175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 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P175 行为: 扰乱社会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侵犯公私财产 上述情形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处罚法-------受到扰乱找警察 扰民事件找警察.mpg; 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罚款:有200元以下、200元到500元、500元到1000元、3000元以下和5000元以下等不同档次。 行政拘留处罚:可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并规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4).处罚程序 P176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章 处罚程序 第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 第七十九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5).执法监督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 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P176 颁布时间:; (1).立法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3).集会、游行、示威的界定;(4). 集会、游行、示威的管辖;(5). 申请举行的集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