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简介(2009中博会).doc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简介(2009中博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简介(2009中博会)

PAGE  PAGE 3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介绍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于1993年4月3日,1997年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成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管辖面积6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2万。 建区16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开发区向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变的宗旨,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坚持“项目是生命线,带领群众致富是立身之本,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的三个主旋律。通过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功实现了“农业向二三产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城市居民”的三个转变,开辟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之路,探索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新途径,形成了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争先进位的后发优势。“十五”期间,全区经济高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和综合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1%、51%和53.3%,是同期合肥市平均增速的4倍、4倍和3倍,并一举确立了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领跑地位。“十一五”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成为合肥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并向“十一五”目标加速迈进。 一、紧扣项目生命线,打造工业经济主力军 开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合肥工业经济主力军;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产业培育,壮大工业基础。始终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紧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把工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聚,政策向工业倾斜。依托母城加工制造业基础,利用外地企业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关系,陆续引进佳通轮胎、日立挖掘机、可口可乐等企业;主动利用老城区部分大型工业企业需要寻找更大发展空间的时机,先后引进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合肥锻压等重点企业;凭借良好的合作基础和较强的产业承载能力,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机会,主动承接联合利华、捷敏电子等一批生产基地向内地的转移,成为承接产业和资本梯度转移的第一站。 16年来,累计引进项目862个,其中外资项目236个,注册企业1845家,其中外资企业121家,形成了以江淮、安凯、佳通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海尔、长虹、美菱、美的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日立、ABB、合力、合锻、熔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华泰、统一、太古可乐为代表的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众多关联配套企业在开发区集聚发展,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一举成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三大基地之一,以及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0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分别增长33.3%、20.2%,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38.9%和18.8%。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企业达133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62家,超10亿元以上企业14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百亿元以上工业园有海尔工业园、日立工业园、汽车工业园3家。(注:上述两项经济指标包含桃花工业园在内;2008年,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1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29亿元,分别增长40.7%和28.6%。请各单位针对不同情况,合理使用。) (二)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近年来,我区坚持科学发展,抢抓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捷敏电子、芯硕半导体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和以杰事杰、库尔兹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及以罗宝保温板、仁创砂产业、西伟德构件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三大新兴产业强劲勃发。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5.6%,占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0%。全市6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4家花落开发区。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不断提升发展质量。通过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有效提高了区内企业的竞争力。目前,佳通集团把全球研发中心设立在我区;日立建机国内生产的大多数关键部件已经实现本土研发;江淮、美菱、合力等公司都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积极推进“优二进三”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借助大工业基础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品牌效应,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中外运物流、宝供物流、合肥工业创意设计中心等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相互补充,双轮驱动,协调发展。 (三)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生态示范区。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发展,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到6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道路、水、电、供热、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在全市处于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